1. 首页>>分享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首次提取到人工搭建巢穴里成年野生大熊猫影像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宣布,从刚刚采集到的红外监控摄像头数据中,首次提取出人工建造的“大熊猫产仔窝”内成年野生大熊猫的图像。这是小大熊猫种群保护的一项成就。新突破。

图片

近日红外监控摄像头采集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一只野生大熊猫进入了人工搭建的“大熊猫产仔窝”。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供图)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专家介绍,目前大熊猫保护形势总体向好。当前的问题之一是野生大熊猫被分成几个种群。人群之间的迁移很困难,基因也无法交换。一些小种群正面临退化。风险。例如,九顶山小种群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德阳。野生繁殖赖以生存的树洞、石洞等庇护所在汶川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了种群的繁衍。自去年以来,环保人士开始系统地为大熊猫在野外产仔建造巢穴。

在管理分局辖下的绵竹、什邡等地合适地点,保护人员利用树干、竹枝、苔藓等就地筑巢,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用土掩盖人味,挖小坑。供大熊猫取水的水池。

人工巢10个,分布在海拔1700米至3000米之间。最危险的山峰需要从另一座山滑索才能到达。每年收集一次所有数据需要 7 天。近日调取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一只野生大熊猫来“视察”。

“这座‘房子’位于海拔1700米的山脊缓坡上,周围竹林茂盛,食物充足。”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站副站长林立红说,“虽然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验证了我们保护措施的真实性和保护的方向是正确的。”

图片中的野生大熊猫已是成年个体,身体强壮。 “从监测结果来看,大熊猫对人工巢穴没有任何不适反应,是否会进一步选择这里繁殖、产子,还需要对大熊猫对人工巢穴的利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德阳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分局副局长赵卫红表示,这增强了人们保护小大熊猫种群的信心。下一步将研究更合适的方案,提高小大熊猫种群的生存和恢复能力。 (记者谢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16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