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凌晨,一颗明亮的火球划破了西伯利亚北部的天空。有人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这是一颗直径不到1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的阻力导致它在到达地面之前就燃烧了。据新闻报道,数小时前就观测到了这次小行星撞击,并发出了警告。这是今年第四次。第一次发生在1月份,当时一颗直径约1米的小行星在德国柏林上空燃烧,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第二次发生在9月份的菲律宾,在到达地面之前就被烧毁了。第三次发生在10月22日美国夏威夷上空,在到达地面之前也已筋疲力尽。
新闻截图
人类迄今为止已成功预测了11次小行星撞击,最早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撞击事件将被监测到。这些小行星从哪里来?还会有更多的碰撞吗?如果有更大质量的小行星撞击,我们现有的技术能拦截它吗?
小行星通常来自以下区域。大多数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这里是太阳系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已编号的10万多颗小行星中,98.5%都来自这里。地球上已发现的陨石超过5万颗,其中99.8%来自小行星带。剩下的 0.2% 是来自火星和月球的碎片。有60多块来自火星的碎片,80多块来自月球的碎片。从理论上讲,水星和金星的碎片有可能到达地球,但尚未找到证据。
据专家估计,此类小型撞击事件每年会发生数十次。目前的监测技术只能对其中的一小部分提供预警。幸运的是,这些小行星的质量都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米。可能会触及地面并造成伤害。
想要直接落地,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直径必须大,而且必须是金属的。只有这样它才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否则,它会在大气中燃烧并分解。大多数小行星不是金属的。 。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著名的撞击事件。最著名的就是大约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最近的一次事件发生在2013年的俄罗斯,一颗直径约20米、质量约1.3万吨的小行星以每秒18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并在距离地面23公里的高度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约44万吨TNT炸药当量。它炸毁了方圆500公里范围内的窗户,造成1600多人受伤。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如果发生这种级别的撞击事件,还是不可能成功拦截的。每秒18公里的速度大约相当于音速的52.5倍,也就是52.5马赫。当今最先进的导弹都不是这样的。速度很快,更不用说防空系统了。以目前的技术,我们只能不断提高探测撞击事件的成功率,准确计算撞击位置,为人员疏散赢得更多时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