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失去的一切吗?
从政策到市场,大消费的机会来了。
2024年消费回暖,2025年激励力度更大。高度看好2025年消费年,近期大消费领域市场情绪快速提振。零售、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继续引领市场。其中,不少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
比如,2020年以来就陷入估值困境的淘利面包,不仅是一家认知度很高的消费公司,而且还具有低价股+估值洼地的属性。
桃李面包能否趁势将四年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呢?
新年消费预期
促进消费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谈消费,离不开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
2020年至2023年,桃李面包业务规模从59.63亿元稳步扩张至67.59亿元。但同期,其股价已较历史最高价回撤70%以上,目前处于历史低位。这反映了烘焙面包领域的复杂形势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宏观上,更多利好因素正在释放。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四季度后,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至4.8%,这也是3月份以来的单月最高增速。第一财经首席研究经济学家进一步预测,11月份平均同比增速将攀升至5.27%。
显然,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国内消费者信心显着提升,消费市场企稳向好进一步巩固。
年底,“大力提振消费”、“全面扩大内需”等2025年经济指引的出现,让市场一致看好包括食品饮料行业在内的大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处于拐点。
在乐观预期下,市场多头情绪积极。截至12月11日,Flush食品加工制造业指数三个交易日涨幅超过7%。其中,桃李面包、巴比食品、良品铺子等多家知名食品上市公司股价触及涨停。
与此前低估值轮动的短期反弹逻辑不同,在强消费刺激政策确定性较高的预期下,本次上涨行情更具反转逻辑。
国金证券认为,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或进入复苏阶段,看好顺周期弹性和优质龙头α。短期预期将首先驱动估值,后期估值与业绩可能修复共振。
以桃李面包为例。截至12月11日,桃李面包以总市值超115亿元位居A股烘焙食品行业第一。
同时,根据《2024年短期面包行业白皮书》,2023年,桃李面包将成为国内短期面包市场的绝对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达到35%,累计总量价值从第二位到第五位也未能超过其份额。
前期布局稳健,在形势变化中抓住机遇。
过去几年,行业环境和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桃李面包在行业低迷时期暴露出一些增长乏力的问题。但随着宏修复的到来,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2021年开始,桃李面包盈利能力开始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继续同比下降5.28%至4.35亿元。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桃李面包出现了上市十年来的首次营收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27%,达到46.47亿元。
一方面,这是因为过去几年面粉、糖、黄油、酵母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了桃李面包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满足国人新鲜、健康、便捷需求的短期面包赛道已经以可观的增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行业竞争加剧,瓜分了部分市场份额。龙头企业的利益。
但现在可能是最有希望出现逆转的时期。随着宏观复苏的到来,桃李面包作为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消费顺周期上涨中发挥多年来建立的市场地位优势和品牌效应。
据中国研究网预测,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2853亿元,到202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
其中,淘利面包主打预包装短期面包细分市场,不仅有大众消费市场的支撑,而且在市场上具有“小而美”的特点,形成与其他细分消费的差异化类型。
首先,这个赛道的增速相当可观,因为它具有差异化的消费优势。
保质期小于15天的短期面包基于新鲜、健康、便携的特点,更符合消费者快节奏的日常需求。
在生产方面,这种产品形态背后的模式已经足够成熟:规模化批量生产,配备“中心工厂+批发”模式和完善的零售渠道,进一步形成成本和供应链上的销售价格优势,优化经营状况,扩大市场份额。桃李面包就是这种方法论的佼佼者。
据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行业28%将是包装产品,其中预包装短命面包的零售额增速将明显快于散装/现烤面包。
其次,桃李面包采用中央工厂+包装模式,依靠多年来在生产技术、保鲜技术、物流体系等方面建立的经营壁垒,实现全国规模化经营,地位绝对领先于同行。
在短期面包的增长趋势中,工厂到销售终端的距离不能太长,这本质上对工厂的布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桃李面包的强项就在这方面。
在今年4月公布的2023年全球面包企业50强排名中,桃李面包排名第31位,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企业。其余细分市场以烘焙连锁店模式、冷冻半成品模式等经营,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截至今年6月,烘焙连锁品牌现有门店前三名仅占总数的0.9%左右。
增量布局,提升想象空间
桃李面包的模式早已被全球同行验证。
参考同样采用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运营的日本知名企业山崎面包,产品和渠道是支撑龙头企业优势的两大核心支柱。横向拓展产品矩阵,纵向延伸产品系列生命周期,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适应需求变化,同时配备最先进、最齐全的消费渠道。
在渠道方面,桃李面包目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做大品牌,在更多领域寻找增长点。
作为源自辽宁丹东的面包品牌,桃李面包近年来为了完成“满天下”布局,一直在实施大规模扩张策略,希望填补更多空白市场。
截至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全国已运营生产基地22个,在建基地5个。重资产投入,桃李面包虽然已初步实现全国化运营,但整体形势仍是“北强南弱”。
今年前三季度,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继续贡献大部分收入。相比之下,华中和华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不足60%,低于近70%的整体利用率。同期,其货币资金仅为2.47亿元,比2018年减少近11.8亿元。
因此,下一步,桃李面包必须将重心回归到市场开拓、激活产能、提高业务回报率上。吴学良董事长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华东、华南市场,积极拓展西南市场、新疆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市场布局,同时提高利用率的新产能。
此时,针对更广阔市场的产品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北部大本营,桃李面包有一个舒适区。要实现国产化,必须把大众消费的热点提炼出来,融入到产品中。与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市场不同,南方地区早餐食品选择丰富,当地短食市场竞争激烈。桃李面包目前已在低糖、低脂、高纤维、无添加剂等主流健康标签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前期相对扎实的布局,桃李面包有望更快消化新增产能,建立市场优势。
例如,淘利面包在全国建立了超过31万个零售终端,并进一步发展社区团购、美团、京东等线上渠道。快速形成覆盖市场的潜力并不难。
因此,桃李面包抓住了足够多的有利因素。从股价来看,桃李面包虽然没有延续上涨趋势,但有明显的触底迹象。 2025年,充满期待的一年,桃李面包有望迎来好局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南鹞,36氪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