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雷军营销策略再显神威,小米汽车SU7成2024年流量焦点

“不要在营销上与雷军竞争,我们无法与他竞争。”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十年前的言论在2024年的汽车行业再次得到验证。

12月2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谈到小米造车时直言,“雷军给我们上了一课”。

交通成为2024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

“汽车界新贵”雷军变身行走的“流量收割机”,车展所到之处一度被“堵”。他日均产出的社交视频有两到三个,财富都倾注在了小米SU7上。仅凭借一辆刚刚创下年产销量13万元的SU7,小米汽车在上市第一年就完成了对大多数新汽车品牌的“碾压”。已经发布的小米YU7再次受到关注,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像小米SU7一样受欢迎。 。

与此同时,车企在价格战、技术战之后,又发起了流量战。车企董事长、高管纷纷涌入直播间,成为公司销量“第一”,希望用更多金字词帮助自己快速出圈,成为品牌最知名的名片。

站在交通趋势最前沿的是华为董事总经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他因“遥遥领先”一词而走红。这背后,坚持不造车的华为正在加速推进B端和C端汽车业务。发展中,汽车BU今年上半年提前实现盈利,鸿蒙智行“四大板块”首次齐聚。与此同时,华为的“造车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比亚迪旗下方宝品牌、广汽集团旗下传祺、艾安,合资品牌东风日产今年也全面拥抱华为。还有消息称,上汽正在与华为密切接触,有望在新车型上进行合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跨界玩家都能成功。 12月中旬,吉悦汽车解散。这家曾经号称“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领先特斯拉一代”的造车公司,让曾经倾注全部造车梦想的百度黯然离去。向智能化转型的后半程,百度造车在一片恐慌和感叹中落下帷幕。百度的智能驾驶业务也不断受到华为的挤压。这个凭借阿波罗计划率先进入汽车行业的先行者,现在已经落后了。

01 华为:四大圈子齐聚,“中国博世”仍在扩圈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越来越深入,汽车品类的核心开始发生变化。三电性能和智能技术成为汽车产品差异化的突出卖点。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系统等变得尤为重要。曾几何时,一直躲在幕后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正积极走到台前,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更多车企客户定向下单。

技术话语权更强的华为,形成了品牌溢价能力,重构了汽车行业的利润池分布。

自2019年汽车BU成立以来,华为通过传统零部件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智选模式三种模式进军汽车市场。三种模式的涉足深度逐渐加大。一开始,华为希望依靠零部件模式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和大陆。但在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其开发了智能选车模式,深度介入产品定义、开发、销售等各个环节。与Cyrus合作的AITO、文杰的巨大销量证明了智能选车模式的有效性。

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海

华为鸿蒙智行目前有四个汽车合作伙伴——除了前面提到的文杰之外,还有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杰、与北汽合作推出的享杰、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的尊杰。每个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价格。范围和目标群体不同。

一个多月前的广州车展上,鸿蒙智行的“四大境界”首次同台亮相。彼时,“百万级”尊杰S800还“半身被琵琶遮住”。在随后的华为发布会上,尊杰S800和Mate 70同场亮相并开启预购,预售价100万至150万元,填补了华为汽车业务在2019年的空白。超高端领域。华为也希望借助新款手机的流量,重现去年文杰新M7的热销神话——得益于华为Mate60的推出带来的高关注度,文杰新M7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下单了9万多单。推出后。 。

随后,“四界”在12月中下旬的一场直播中一起亮相。余承东与鸿蒙智行“四境”CEO回忆了合作的由来——“华为拥有很好的智能技术,但它想要做出更好的产品。四大汽车制造商在整车方面拥有丰富的能力,这与华为的优势互补。华为而四家车公司都是动车组,所有部件都是机车,所有部件协同工作。”

同时他也表示:“很多汽车厂商都想和我们合作,我也很抱歉,但我没有那么多资源。”

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海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

其中,文杰与华为的合作最为成功。余承东透露,文杰在“没人愿意与华为合作”的情况下,坚定地选择了华为。其中,文杰M9平均售价约50万元,上市11个月累计订单超过19万辆,打破了BBA在部分细分市场的长期垄断;文杰全新M7系列上市13个月以来,累计交付新车数。 23万辆汽车。得益于销量增长和高价车型,赛力斯今年前11个月共销售汽车35.92万辆,同比增长377.62%。赛勒斯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增长,扭亏为盈。

不过,与文洁的受欢迎程度相比,智洁和香洁的销售业绩却表现平平。

其中,智捷首款车型智捷S7在过去一年内已上市3次,加配后起售价降至20万元以内。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再次回应称,之前智捷S7的交付问题是由于团队没能适应节奏、没有做好准备造成的。 “之前是我们拖后腿的,这次请放心,我们会加班的。”换句话说,我们宁愿牺牲奇瑞的产能来保证智杰的交付。”

但在第二款车型智捷R7的带动下,智捷品牌月销量已突破万台。数据显示,智捷R7终端销量依然火爆,上市两个月预定量超过4.2万台;享捷S9在纯电动版的基础上,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增程版;迟来的尊杰S800承担了华为汽车业务在超高端豪华领域的重要角色。江西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透露,尊捷S800将提供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形式。将于2025年2月上市,更多产品细节将于下个月公布,尊杰超级工厂也将亮相。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海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_

鸿蒙智行的成功也让华为汽车BU的表现更加亮眼,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据Cyrus披露的相关报告显示,华为汽车BU毛利率高达55.36%,远高于整车厂及同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德赛西威、中科创达。

一方面,华为在智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更多车企愿意为其投票,加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落地汽车的时间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金宇智提到,到2024年底,将有超过50万辆汽车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

例如比亚迪方宝宝8搭载华为三重激光雷达版高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岚图梦想家是首款搭载华为最新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功能的MPV;合资公司加速智能驾驶进程,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均宣布与华为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座舱功能;长城汽车也被曝正与华为在高端智能驾驶方面密切探讨合作。据悉,首款推出的车型可能是新款Tank 700 Hi4-T;广汽集团不久前也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计划打造除传祺、Aion、豪普之外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12月初,Avita与华为深化合作,此次合作将涉及产品研发、营销和生态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支持Avita打造下一代系列机型。

据悉,广汽、英伟达与华为的合作可能会采用“HIPlus”合作模式,即华为将深度介入产品研发、营销、生态等方面。但与“智能选车”模式不同的是,其产品不会进入鸿蒙智行的终端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华为控股的深圳银网公司今年在成为独立运营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作为智能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也更加清晰。据财联社报道,华为汽车BU将于2025年1月1日并入银网,规模将达到数千人。

此前,Avita和Thalys分别以115亿元收购深圳银网10%的股权。 12月25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银网此前已为长安汽车预留20%的股权。考虑到Avita与华为更紧密的合作以及财务状况,Avita提前收购了银网。 10%股权。 “未来,银网预留的另外10%股权将根据情况作出安排。”

继长安、大力士之后,正在鸿蒙智行生态下与更多车企合作的奇瑞、北汽、江淮是否会入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一步,将所有资产和人员装入银网。第二批车企何时进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计划,但华为正在与所有车企接触。”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02 小米:打响车圈流量战

互联网时代,流量和关注度是正相关的。有了流量和关注度,就不用担心产品和资金变现不了。

随着雷军和小米汽车赌上名誉造车的命运,这套游戏规则开始适用于汽车行业。在激烈的价格战和技术战下,车企发现了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宝——流量。

国内汽车市场的焦点已经开始向交通时代靠拢。以往在车间搞技术、在办公室监控市场动态的车企老板、高管纷纷涌入庞大的流量池,要么直播,要么开通个人社交账号,成为首席销售员。希望打开流量的潘多拉魔盒,获得更多的订单来支撑销售。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认为,“现在我们要争取老板和流量,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直播中坦言:“向余承东学习,向雷军学习,亲自讲解、介绍,这也逼迫我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家都出来了”;比亚迪总经理集体入驻抖音平台,广汽高管开设个人视频账号亮相,蔚来董事长李斌曾直播10小时“技校掌门人”魏建军在直播间召开股东大会、测试新车等……

但偏向流量容易,成为雷军却很难。

就连舆论场上与雷军平起平坐的余承东也表示,“我们和雷总在手机行业并肩作战了十几年,我们彼此很了解,也都知道”。说他们会带来强大的流量能力,而且他是总裁、CEO、创始人亲自参与,流量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量级,但可能会更糟两到三个数量级。”

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海

今年3月28日上市,4月3日开始交付。仅凭借SU7一款车型,小米汽车在10月和11月连续实现月交付超2万辆,并将全年销量目标提升至13万辆。 。 12月28日,这一目标提前实现。

不管雷军之前所说的“怕卖不好,也怕卖得太好交不出货”是真还是“凡尔赛”,在推出的第一年,它就做到了“碾压”大多数新造车品牌,这足以证明小米SU7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小米集团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汽车业务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亏损15亿元,但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毛利率为17.1% %。与第二季度(也是第一个完整交付季度)相比,环比增长11.04%。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正处于早期阶段,尚未扩张到能够完全消化成本的地步。随着交付量的增加,损失预计将逐渐减少并展现出规模经济。

SU7的热度仍在蔓延,但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已经公布,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路测。预计明年6、7月正式上线。新车延续了SU7的设计语言,定位为中大型SUV,直接针对特斯拉Model Y。工信部申报的信息显示,YU7的车身尺寸为长4999mm、长1996mm宽、高1600mm,轴距3000mm。其尺寸与现有SU7车型相似,但宽度和高度有所增加。

雷军表示,小米希望YU7测试车能够尽快去掉厚重的伪装,这将有助于我们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期大规模测试,保证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近日宣布,已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开始充电及补能网络合作。其中,小米充电地图新增14000+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支持在充电地图上实时查看各品牌充电站动态数据。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_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海_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跨界“造车”,为汽车产业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比如车企这边的技术创新和迭代。营销、服务、生态等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和思考,改变了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和挖掘消费者需求,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创新。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硝烟将更加浓烈,每家参与其中的车企都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淘汰赛。

明年,小米将把产品阵容扩大到两款机型。华为鸿蒙智能尊洁S800、享洁S9增程版、闻洁M8等机型将上市。随着汽车业务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产能将被克服以“保交期”。 “已经成为双方的首要任务,双方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37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