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的熊超然称,“下一个可能会颠覆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的 DeepSeek 或许来自中国。”3 月 6 日,美国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表示。文章明确指出,DeepSeek 的突破不仅让外国科技巨头对自身产生了怀疑,还促使中国国内的各大竞争对手纷纷展开竞争,并且提到阿里通义千问在当天发布了全新的推理模型 QwQ-32B。
3 月 7 日,《日经亚洲》报道指出,当中国科技公司被寄予希望能成为“下一个 DeepSeek”,且不断推出一个又一个 AI 新突破时,“兴奋与怀疑交织在一起”。报道提及的是前一天在中国 AI 圈引发刷屏的另一事件,即一支中国团队正式对外发布通用型 AI Agent 产品 Manus,并开启了部分内测。
Manus 推出后,其内测邀请码被炒到上万元,这引发了 A 股市场 AI 智能体概念股的强势上涨。然而,在一波火爆的讨论之后,大众对被捧为“国产 AI 之光”的 Manus 看法不一,其中有不少人对产品套壳提出了质疑。此后,Manus 的社交平台账号被封禁,争议仍在继续。
《日经亚洲》认为,DeepSeeK 在今年 1 月火爆出圈并在科技界掀起一股风暴之后,Manus 并非是唯一一家想要追赶 DeepSeeK 脚步的公司。关于 Manus 身上的说法,不管是炒作还是现实,中国正在大力支持 AI 行业这一点是肯定的,并且这也体现在众多投资者涌入并关注 AI 概念股上。
彭博社梳理指出,在中国 AI 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些互联网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深耕 AI 领域。其中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还有月之暗面、智谱华章、字节跳动、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万物以及阶跃星辰。这些企业及其项目都很值得关注。
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 《纽约时报》
3 月 6 日,全球最大的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对大模型榜单进行了更新。当天凌晨刚刚发布且开源的阿里通义千问推理模型 QwQ-32B 成功地登上了榜首。据悉,千问 QwQ-32B 在数学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代码方面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在通用能力方面同样实现了质的飞跃。整体性能能够比肩 DeepSeek-R1,并且突破性地做到了让高性能推理模型在消费级显卡上实现本地部署,从而大幅降低了模型应用成本。
彭博社称,此模型既是 DeepSeek 的主要竞争者,又是创造 GPT 的 OpenAI 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观察者网留意到,该模型凭借参数量小很多的优势,达成了与 DeepSeek - R1 相当的表现,并且在理论层面与 DeepSeek 有所不同,证明了强化学习(RL)路线仍具备巨大潜力。
3 月 6 日,上海证券报有消息称,一款名为 Manus 的 AI 产品在科技圈迅速走红并引发关注。这款全球首款通用 Agent(自主智能体)产品的问世,标志着 AI 自主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Manus 在 GAIA 基准测试中取得了 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这表明它的性能超越了 OpenAI 的同层次大模型。
Manus介绍视频 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留意到,这个神秘的新产品尚未公开上线,仅能通过邀请码来使用,当下一码极为难求。然而,国内的一些头部 AI 自媒体在几乎相同的时间纷纷发文,宣扬它是全球首款通用 Agent,其实力远超 OpenAI,甚至不惜采用“唯有惊叹”“载入史册”之类的表述。
Manus 目前尚未向公众开放,所以很多人无法验证产品的实际表现。然而,对 Manus 的质疑很快就到来了。自媒体“硅星人 Pro”发文称,Manus 官方演示的几个功能,之前 OpenAI 的 Operator 以及智谱 AI 的 Phone Use 等都已经在实际机器上展示过了。
有开发者提出质疑,Manus 是不是仅仅是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呢?它的“自主性”是不是被过度地夸大了呢?然而,从其背后公司 Monica 的创始人肖弘之前的发言来看,Monica 原本就一直在努力用别家的大模型来打造好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只追求原创技术的公司。
Manus 的邀请码机制被质疑为“饥饿营销”。3 月 6 日,Manus AI 合伙人张涛在社交平台作出回应,他表示目前采取邀请码机制是因为此刻服务器容量确实有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并且团队已经熬夜工作了一整天。他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让更多处在 waitlist 中的用户优先体验 Manus。张涛表示,请大家对一家几十人的创业公司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团队正在全力进行输出,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早日体验到更好的产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