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废弃物”,然而它却蕴含着诸多健康密码。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质地以及气味等这些特征,进而捕捉到身体所发出的疾病预警信号。接下来由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的专家来为我们普及大便的健康知识。
一、大便颜色与疾病信号
黑色大便:在排除食用动物血、铁剂、铋剂等特殊食物或药物的影响之后,如果出现黑色柏油样便,那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例如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经过消化分解,血红蛋白里的铁会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相结合,从而形成硫化铁,使得大便变黑,并且质地黏稠发亮,就像柏油一样。
红色大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其中最常见的是痔疮和肛裂出血。痔疮出血通常是便后滴血,血液呈现鲜红色,不会与粪便混合。肛裂出血时,除了有便血现象,还会在排便时伴有肛门剧烈疼痛。此外,肠道息肉、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等情况也可能致使大便带血,并且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在一起。
白色陶土样大便:与胆管梗阻存在关联。胆管被结石、肿瘤等堵塞后,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由于大便缺乏胆汁中的胆色素,所以会呈现白色陶土样。此情况在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等症状。
二、大便形状、质地透露的健康问题
正常大便应为圆柱形,而细条状大便则表明大便形态发生了变化。若大便变细且形似铅笔,这可能意味着肠道出现了狭窄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肿瘤。因为肿瘤会占据肠道的空间,从而使肠腔变窄,进而导致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另外,肠道息肉以及肠结核等病症也有可能引发类似大便变细的情况。
干结羊粪样大便:这是便秘的典型症状。大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使其变得干结且坚硬,呈现出颗粒状,就像羊粪一样。长期存在便秘问题,不但会引发腹胀和腹痛,还会促使肠道毒素被更多地吸收,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不良的饮食习惯,像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以及缺乏运动、饮水不足,还有一些肠道疾病,都有可能引发便秘。
稀水样大便的成因:多是由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肠道后,便会引发炎症,进而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过多液体,最终致使大便呈现出稀水样。例如,像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秋季腹泻,还有细菌感染致使的急性肠炎等情况较为常见。在食物中毒时,摄入的有毒物质会对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导致腹泻。
大便中混有黏液。黏液增多意味着肠道受到刺激或者存在炎症。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炎症所导致的。
三、大便气味背后的疾病隐患
大便气味酸臭的情况:如果大便气味呈现酸臭,那么这可能与消化不良存在关联。当人们进食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时,这些食物的量超出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范围,导致食物无法被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进而在肠道内发生发酵,这样就会产生酸臭味。另外,肠道菌群失调也有导致大便酸臭的可能,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
恶臭味大便情况:若大便散发出浓烈的恶臭味,那就需要警惕肠道恶性肿瘤以及肠道感染等疾病。因为肠道肿瘤组织发生坏死、分解时,会产生特殊的恶臭味;并且一些严重的肠道感染,像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也会致使大便气味出现异常的恶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