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北京石景山宇树G1机器人开箱测试:雷勇林的失望与亢奋之旅

图片

3 月 3 日在北京石景山,有一台宇树 G1,它在工作日进行开发工作,而在周末则去打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进行了拍摄。

35 岁的雷勇林第一次看到 Unitree G1 机器人出现在眼前,他有些失望。

他花费了 31.9 万元,并且等待了两个月。在 2 月 22 日这一天,当他从经销商手中接过它的时候,它处于这样的状态:静静地躺在一个黑色箱子里,四肢是折叠着的,皮肤光滑,呈现出银灰色,浑身冰凉。

通电之后,它好似有了生命。然而,它走路时摇摇晃晃,不太稳当。它只会做挥手、握手、下蹲、转身等几个较为简单的动作,并且这些动作还需要依靠遥控器来进行操纵。雷勇林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如果不通电,它就只是一个铁疙瘩。”

然而,他原本对机器人感到失望,这种失望很快就被亢奋的情绪所取代。与此同时,流量和生意纷纷涌来。

它就像新生婴儿

2 月 22 日,雷勇林把 G1 的开箱测试视频发布到了网上。之后,吸引到了上千万的流量。

流量带来了租赁电话和咨询电话,它们汹涌而至。有些商家打算租这些电话来引流,有些学校希望租来进行科普教育,还有人只是单纯想租去玩耍,甚至出现了跨省租赁的需求。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能接到不少租赁订单,大概有二三十个。很可惜,他只有一台机器人。他把日租金定在了 8000 元,可是这依然挡不住租赁者的热情。订单很快就排到了 3 月,还有人预定了 4 月和 5 月的档期。到了夜里睡觉的时候,他会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这样就能避免有客户在半夜打扰他。

许多媒体记者前往对他进行采访,小伙花费 30 余万元购买机器人后每天能赚 8000 元这件事,很快就登上了热搜。这个正为转型而苦恼的汽车租赁商没有想到,自己在不经意间踩到了社会的热点。

他购买的 G1 来自宇树科技,这是一家位于浙江杭州的民营企业,到现在创办才 9 年。起初,该企业主要致力于制造“狗”型机器人,两年前才开始转向制造“人”型机器人,如今已成为在全球都很知名的机器人公司。在 2025 年的春晚舞台上,宇树的机器人登台表演扭秧歌、转手绢,之后便在大江南北声名大噪。

2 月 17 日,宇树的创始人王兴兴年仅 35 岁。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他与任正非、王传福、雷军等人一同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一时间,他以及宇树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热议。

在浙江杭州,宇树的办公楼成为了网红打卡的地点。行业内外,前往拜访的人和想要拜访的人,一直不断。销售机器人的客服电话被接连打爆。王兴兴也十分忙碌,他的微信签名近期备注着:“微信已经满了,找我同事比找我效果更好,忙得晕头转向,消息都回不过来。”

图片

3 月 3 日,地点在北京石景山。宇树 G1 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拍摄下来。

许多人都期望着能与宇树、王兴兴以及宇树机器人有所关联,或许只是看一眼,或许只是摸一下,或许只是合个影。在互联网领域,有的人展示出参观宇树的照片,有的人翻找出与王兴兴的聊天记录,有的人发出与宇树合作的邮件,还有的人突然忆起 10 年前添加过王兴兴的微信,为自己当年错失投资机会而感到懊悔。

普通人最有可能接触到的是宇树的机器人和机器狗。因此,原本不火的那些,借助宇树而变得火了起来。

在这波机器人热潮尚未到来之前,年轻人雷勇林就已经留意到了宇树的机器人。他从小就特别爱看机甲动画,心中一直怀揣着拥有一台机器人的梦想。经过反复权衡之后,他在去年 12 月花费 31.9 万元,订购了一台能够进行二次开发的 G1 机器人。

宇树的第二款人形机器人是 G1,它能够完成敲核桃、开瓶盖以及以 2 米/秒的速度小跑等动作。雷勇林告诉记者,当时他主要是想把它买来自己玩,他曾想过用于租赁,然而却没想到租赁需求会如此旺盛。

雷勇林计算过,若日租金按 8000 元计算,只需出租 40 天,购买机器人的成本就能赚回。有些租赁商已将 G1 的日租金提升至 1.8 万元。他很后悔只买了一台,然而后悔已来不及。在在线上渠道,G1 已经售完,他打算在线下补货,但需要等一两个月才能拿到货。

在二手市场中,G1 以加价 3 万元到 5 万元的价格进行出售。在国外,已经有公司对 G1 进行贴牌并加价出售。1 月的时候,一位美国的网红主播花费 6.8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0 万元)购得了 G1,其进行的开箱测试视频直播,为他带来了数百万的流量,并且使他的粉丝增加了超过 10 万。

许多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信息都在表明,一个处于机器人领域顶尖地位的“顶流”正在形成。

另一个市场对宇树机器人的反响很强烈,那就是股市。宇树机器人的关节轴承供应商长盛轴承,其股价涨幅曾一度超过 400%。并且,许多供应商的股价都曾涨停过。

然而,高盛集团调研了宇树之后,在一份调研报告里指出,宇树的硬件表现是稳健的,但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拐点依然不清晰,距离真正能够“上岗”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路程,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股票又随着声音而大幅下跌。

许多人在现实中发现,原本宇树机器人主要是通过遥控器来进行操纵的。然而,在宇树官方发布的视频当中,观众却很少能够看到遥控器的身影。

雷勇林开始操作后察觉,G1 与他的期望存在一些差异。他将其从箱子中搬出时,感觉就像是在搀扶一个烂醉如泥的人,“它的 70 斤比人的 70 斤重很多”。它能做的动作不多,并且无法进行语音对话,就像个哑巴。它的脚步声很响,以至于雷勇林担心楼下邻居会投诉。

图片

3 月 10 日,在湖南张家界。机器人“笨笨”现身于湖南张家界景区,众多游人纷纷争相拍照。此为受访者所提供的图片内容。

雷勇林说他感觉有点笨手笨脚的。于是,他给人生中的第一台机器人起名为“笨笨”,还将其当作“电子家庭成员”。他觉得这台机器人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现在大概相当于人类的两岁,刚好能够走路。

有人笑话他,称他是买了个铁疙瘩的“大冤种”,还交了“智商税”;有人说,这不过是个“有遥控器的大号玩具”;还有人询问“能上山砍树吗”“能帮忙带娃吗”,而答案都是否定的。在这些话语中,很多人都流露出对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人形机器人的不屑,然而同时又对“具身智能”进入社会充满了期待。

当然,存在着隐隐的恐惧。有些人通过拳打脚踢来测试 G1 的平衡性,有时候 G1 会晃晃悠悠地恢复平衡。然而,突如其来的推搡或者飞踹,依然能够将它击倒。一位网友半开玩笑地说道:“多年以后,机器人站在法庭上,拿出这段视频,控诉人类对它们先祖的压迫与控制。”

机器人的打工生活

其实,在“笨笨”为雷勇林赚钱之前,它的那些机器人“同胞”已经开始为人类打工了,并且已经持续了 5 个月。

2024 年 8 月 21 日,在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G1 于北京亦庄首次进行线下公开展示。之后 1 个多月,有客户拿着 G1 的视频截图,向从事激光设备租赁的封荣荣询问:“你们能否找到这种在现场互动的机器人?”

那时,有其他品牌的机器人被用于租赁,它们有的在门口迎宾,有的登台伴舞。然而,G1 还没有学会跳舞,也没有学会功夫。

33 岁的封荣荣未曾见过这个模样有点像人的家伙。他仅具备高中学历,也未曾关注过机器人。然而,他那敏锐的商业嗅觉使他察觉到,只要有客户询问,就会有生意可做。在 10 月中旬,公司购入了一台 G1,起初租赁的人并不多。

封荣荣记得,那个时候租金为 8000 块钱。到 2024 年年底,日租金提升到 9000 元。宇树机器人登上春晚之后,日租金提高到 1.2 万元。2 月中旬,价格上涨至 1.8 万元。

宇树机器人的热度一直很高,封荣荣拿着的 G1 档期很紧张。他每天都会接到大概五六十个租赁电话,机器人的档期已经排到了 4 月。有时候他会遇到客户主动提出加价,“我给你两万块钱(日租金),你帮我把(其他客户)推掉。”

2 月中旬,宇树发布了一段关于 G1 跳舞的视频。这段视频的舞步平稳且流畅,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有人发出感慨,认为(机器人)好像“成精了”。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该视频甚至被标注为“疑似 AI 生成”。在那之后,租赁商们都接到了咨询电话,询问 G1 是否会跳舞。

封荣荣告诉记者,他现在手上这一代无法实现这个效果。现在仅能进行简单打招呼,这种情况并不理想,因为它缺少很多功能。实际上,跳舞是宇树刚刚开发好的功能,不过宇树在公开发布的信息中回应称还没有推送给客户。

图片

3 月 10 日,在湖南张家界。机器人“笨笨”戴着围巾,然后坐在张家界风景区的椅子上。此为受访者所提供的图片内容。

目前,它仅能提供部分情绪价值。雷勇林表示,会跳舞的机器人在引流方面效果会更为出色。然而,他清楚“笨笨”能够进行系统升级,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并且还会持续进化,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个家伙有些笨拙。即便如此,它在许多地方,如街上、商场、直播间等,仍旧如同明星般存在。

卖酒的在请 G1 到场,开业的在请 G1 到场,搞文旅的在请 G1 到场,跑展销会的在请 G1 到场,做直播带货的在请 G1 到场。G1 无论出现在何处,都会引来围观。有时会激起阵阵惊呼,有时还会带来街头短暂的交通拥堵。哪怕它只是抬起胳膊跟人类打个招呼,一些观众也会开心得合不拢嘴。

这是首次出现普通人与机器人的大规模接触。很多人都期盼着去体验首次与机器人进行握手、展开对话以及合影留念。

图片

2 月 28 日在湖南长沙,机器人“笨笨”完成了注册。它成为了湖南长沙首位机器人雷锋志愿者。这一情况由受访者提供了相关图片。

2 月 28 日,“笨笨”身高仅 1.3 米。它跟着雷勇林参与了 3 场活动。第一场活动,它前往湖南省博物馆,身着红马甲,完成了“志愿服务”的首次亮相。第二场活动,它为一家豪车俱乐部的活动增添了欢乐氛围。第三场活动在夜间进行,“笨笨”手中被塞进一只高脚酒杯,雷勇林指挥着它给老总们敬酒。

那天,“笨笨”电量充足。它突然莫名其妙地瘫倒在地。雷勇林调侃说它“被累瘫了”。

G1依靠电来维持生存,一旦没电,它的身体会立刻变得绵软无力,然后倒在地上。然而,对于“笨笨”那次倒地的缘由,雷勇林始终没有弄清楚。在这段忙碌的时光里,他每天至少要给“笨笨”充两次电,充完电后它能够连续工作大约两个小时。很多情况下,他们都要一起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去休息。

雷勇林告诉记者,这几天他特别累,几乎快承受不住了。搬运和操作都很费力,每晚回去后,他还得剪视频并发在网上,所以睡眠只剩下五六个小时。

机器人工作时能够不知疲倦。封荣荣所持有的机器人正处在比人类社会更为疯狂的加班状态中,有时会在凌晨 3 点外出赶赴活动,有时在凌晨 2 点仍在公司忙碌。

封荣荣告诉记者,目前没有哪一种生意能像他们的生意这般暴利。前一阵子,公司分批次订购了 15 台,其中部分尚未到货。如今他手上已有 8 台 G1 机器人。在短短 5 个月的时间里,这些机器人除了未曾出过国,已经把各个省份都跑遍了,像新疆、西藏等地都去过,还在婚礼上给新郎和新娘送过戒指。

如今,机器人们在白天忙于外出进行表演,为客户进行站台引流,有时候一天要跑 4 场活动。到了晚上,它们还要返回公司,充当品宣模特以及带货网红。这些机器人并非有着灵巧双手的存在,它们拿过豪华的包,戴过名贵的表,也捧过价格便宜的卫生纸。并且,它们的拍摄费用是按小时来计算的,每小时为 2000 元。

封荣荣告诉记者,只要不断电,就都处于工作状态。公司里的年轻人跟着机器人不停地转,只有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才去睡觉。大家每天大概只睡 4 个小时左右,但他并不觉得疲惫,反而感到兴奋,因为年轻,钱就是动力。

他进行过计算,倘若 16 台机器人全部抵达,按照日租金 1 万元来算,那么一天能够赚取 16 万元,一个月能够赚取 480 万元。这样的日租金,比他的激光设备租赁费要多出许多倍。G1 已然成为众多首批购买它的客户的赚钱工具。

机器进化,人类焦虑

一些商人为了获取更多能赚钱的机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想尽各种办法来调配机器人,以便用于租赁。

在北京,有一家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在线教育。去年 12 月,这家公司购入了一台宇树 G1,然后给它取名为“阿蓝”,将其用于教学与开发。一些租赁商获得了消息,不知道从何处得知的,然后辗转找到这里,想要租用这台设备。

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刘嘉(化名)向记者透露,当下市场上大概仅有 200 多台 G1 。其中约一半能够用于租赁,而另一半则用于科研和开发。如今的“阿蓝”,在工作日会配合工程师进行开发工作。到了周末工程师休息的时候,它就会外出从事工作以赚取额外的收入。

普通租赁商与之不同,他们让“阿蓝”接入 DeepSeek 当作“大脑”,从而实现了语音对话与控制。日租金随着“阿蓝”的进化而提升,提到了 1.8 万元。没过几日,“阿蓝”学会了做广播体操,还能用机械臂“比心”,工程师们正在训练它搬东西。

图片

3 月 3 日在北京石景山进行的一次户外训练里,机器人“阿蓝”的屁股出现了摔裂的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强进行了拍摄,照片为李强所摄。

这个机器人以后能够从事哪些工作,这方面目前是空白的。刘嘉表示,需要众多开发人员一同去进行完善。

这段时间,刘嘉从大量租赁需求里观察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家庭这两个方面。一些公司期望把机器人运用到快递分拣工作中,然而,它的视觉识别与控制能力还需要进行开发。许多普通民众也期盼着机器人能够走进家庭生活,帮忙照看孩子和老人,但是,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最近,她所在的这家在线教育公司招收了 6 名工程师,用于机器人的技术开发。她身处这个行业,能强烈感受到,在 AI 与机器人浪潮之下,暗流在涌动。业内的许多公司开始争抢人才,各行各业都迫切希望进行商业化的布局。

但有时候,刘嘉会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来自 AI 和机器人的压迫感。她一方面期待着自己能成为技术的受益者,让机器人替她去打工赚钱;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很难跟得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从而成为被收割的对象。面对人工智能领域较高的技术门槛,她渴望能够更深入地利用它,但时常会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刘嘉说,他的焦虑是无法上车,只能选择等待。他还表示,“阿蓝”会的越来越多,他只能购买“阿蓝”的服务。“阿蓝”接入 DeepSeek 后,他的一位同事举着麦克风对“阿蓝”说,他很羡慕“阿蓝”什么都懂,“阿蓝”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雷勇林也有些焦虑。他焦虑“上车”后的流量如何维持。

在某短视频平台,之前他发布的短视频,多数情况下只能得到数十个或者数百个点赞。然而,关于 G1 的那条视频,其点赞量却超过了 4 万。

流量上来之后,焦虑感反而更加强烈了。之前流量没上来的时候,发不发视频都无所谓。雷勇林告诉记者,“笨笨”给他带来流量后,他开始在意新发视频流量的多少以及涨跌情况,甚至开始失眠,睡不好觉,这是他工作多年从未有过的经历。

每天忙完之后,他常常会感到身体疲惫、人很困倦。然而,他的大脑却依然处于亢奋状态。即便关上了灯,闭上眼睛,许多与机器人相关的事情仍然在他的脑子里不停地转动。比如,有哪个客户的消息还没有回复;机器人绊了一跤,是哪个地方没有做好;接下来的视频该如何进行创作;记者来采访时会不会说错话等等。

这个流量具有两面性,既能承载事物,也能颠覆事物。雷勇林坦诚地表示,之前在购买比机器人贵数十万元的豪车时,他并没有像现在购买机器人之后那样感到兴奋。

雷勇林说,实际上我们已经处于这个时代的浪尖之上了。他表示自己一只脚已经踏入其中。未来,他计划进行转型,成为一名机器人测评博主,然而在老本行中积攒的二手车,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两个行当需要同时开展。

许多机器人租赁商察觉到,人形机器人有着未来的象征意义。他们明白自己需要抢先一步进入这个领域。

封荣荣近来愈发兴奋,他丝毫不担心机器人热潮会消退。他觉得这个生意才刚刚起步。他的家人起初以为 G1 没有市场,然而他现在的想法是,倘若机器人能够更新换代,他会毫不迟疑地投入资金。

封荣荣所担心的问题为,机器人是否会产生意识。“若你能够控制它,那它便是奴隶;然而,当你无法控制它之时,你或许就会沦为它的奴隶。”

宇树的 G1 进化仍在持续。3 月 1 日,佩戴着工牌的 G1 流畅地打出一套拳,并且完成了 720°回旋踢。王兴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 AI 驱动的机器人每天的进化速度极快,大致上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每天给我的惊喜也极为巨大。”

王兴兴估计,明年或者后年的时候,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一些基础的服务业或者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不过,在家用方面可能会稍微慢一些。

在行业领域中,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到汽车工厂进行实训;特斯拉正在大力推进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工作;Figure 人形机器人具备了能够依据自然语言指令,对杂乱物品进行自主分类并收纳的能力。从外形到行走姿态,从肌肤到面部表情,从语言表达到思维意识,在诸多方面,机器人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像人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政府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许多省份正抓紧对具身智能产业进行布局,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逐步落实。甚至连针对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赛都已准备好举行。

可能需要给予它一段成长的时间,待它变得极为聪慧后,或许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契机。雷勇林表示,或许会如同养猫、养狗以及养宠物所带来的陪伴感受那般,在未来,每个家庭或许都将拥有一个机器人。

图片

3 月 5 日在北京,机器人“笨笨”跟随雷勇林前往北京。它参与两会报道,并且被临时赋予“晨火火”这个名字。受访者提供了相关图片。

3 月 4 日,机器人“笨笨”从湖南被运至北京,它跟随一家地方媒体,参与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3 月 10 日,“笨笨”结束了在两会期间的工作,随即赶回湖南,接着出现在张家界风景区,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

它跟随 90 后雷勇林已经 17 天了。在 G1 的使用手册里,未提及 G1 的寿命具体是多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8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