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315消费者权益日揭露行业乱象:从翻新卫生巾到AI技术滥用

一年又是 315,这场“打假盛宴”发生在消费市场,再度把诸多行业的乱象展示给众人。 315 这一年又到了,消费市场的这场“打假盛宴”,再次把众多行业的乱象让大家知晓。 又是到了 315 这一年,消费市场的“打假盛宴”,又一次将诸多行业的乱象呈现在众人面前。

翻新卫生巾、纸尿裤进行二次销售,还有一次性内裤制作不灭菌且材质造假,家电维修刺客“啄木鸟”无病乱修并且虚高报价……这些各种乱象都在刺痛着我们消费者的心。

今年,互联网领域的诸多问题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其中,有数据窃取现象,有 AI 技术被滥用的情况,还有网络虚假抽奖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地侵害了我们广大老百姓的权益。

侵害权益app__41家侵害用户权益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我们先来说说个人数据被窃取这事。

科技公司 A 制作了一个软件,商家设定一些关键词后,该软件可在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自动进行搜索。当找到相关评论时,它能直接获取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它还能悄悄进入同行的直播间,窃取同行直播带货的数据,以用于为自己招揽客户。

科技公司 B 更为直接,其技术人员称,通过爬虫技术,堂而皇之地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公司 C 发明的“火眼云”软件,不仅能从短视频平台抓取用户信息,还能潜入企业公众号和微信群。只要在这些地方看过或转过文章,手机号就会被悄然偷走。该软件每日处理数据量达 100 亿条,单条个人信息售价高达 6 元。

科技公司 D 更为过分,他们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凭借一个名为“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的事物,能够实时获取用户的位置、上网记录以及通话时长等重要信息。接着,他们把众多用户信息用一系列数字标签进行标注,将其摆放好并明确标价,等待着将其出售以获取钱财。

41家侵害用户权益__侵害权益app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他们的技术手段是伪装成“大数据分析”工具,以此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这些敏感信息包括消费习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标签分类,分类多达 3800 项,同时将用户类型分为 9 类。医美、教育、金融等行业成为了数据购买的主力,这些行业会利用所购买的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再讲讲 AI 技术被滥用。

AI 原本是能够促使社会进步的好事物,然而却被部分商家用于骚扰众人,小雷平常也时常接到许多这类 AI 机器人的推销电话。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研发出了 AI 外呼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整日整夜持续地给人们拨打推销电话,每天平均拨打量达到 10 万次。它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真人录音制作而成的,人们根本无法分辨其真假。

侵害权益app_41家侵害用户权益_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一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每句话都设置了一些关键词。当你开始搭话时,机器人立刻就能接着进行推销。并且,那些进行推销电话拨打的公司,所使用的号码大多是虚拟运营商的“小号”,这些号码无需进行实名认证,这使得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还有网络上那些假抽奖,简直就是大坑。

一些不良商家举办抽奖活动,引诱大家参与。你满心期待能中大奖,却不知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他们设置的陷阱。这些假抽奖,有的根本不存在中奖情况,只是给你画个饼看看;有的设置了极高且离谱的条件,你根本无法达到领奖要求。

有的商家,当你真的中奖后,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不给你奖品,或者用质量低劣的东西来欺骗你。并且在你参加抽奖时,需要填写很多个人信息,这就给了商家窃取你数据的可乘之机。

41家侵害用户权益__侵害权益app

图源:网络

这些乱象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整治的力度,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也应该多留意,提升保护隐私的意识。

以后碰到网络活动需要填写大量个人信息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后再行动。遇到那些来源不明的抽奖活动,更要格外留意。互联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危险。今年 315 曝光的这些互联网方面的混乱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整治互联网环境这件事已经非常紧迫,不能再拖延了。

在日常上网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你曾经遇到过这些乱象中的几个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遭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9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