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且数字经济政策红利叠加,中国工业供应链赛道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数据表明,2023 年国内工业供应链市场规模为 10.9 万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其将以年均 4.1%的速度增长。然而,数字化渗透率并不高,这片万亿级的蓝海正在孕育新的上市标杆。
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已成功分拆上市,近日,京东工业启动了港股 IPO 进程,这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这家产业互联网平台背靠京东集团,它能否在竞争激烈的 MRO(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赛道中开辟出新的增长极呢?
京东工业:从亏损到盈利的艰难转身
京东工业的 IPO 之路充满波折。2023 年 3 月,京东工业初次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后,其上市进程曾有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目前,京东集团旗下存在多家上市企业。其中包括京东集团本身,还有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以及德邦物流。倘若京东工业能够成功上市,那么京东集团旗下的上市企业队伍将会新增一员。
天眼查数据表明,京东工业的定位是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京东工业推动了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变革,以此助力客户达成物资保供的目标,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提升了效率。
2017 年 7 月成为京东独立业务单位之后,京东工业一直坚守着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的定位。京东工业不仅进行产品的销售,还将精力投入到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搭建之中。
招股书显示,2021 年京东工业持续经营业务的总收入是 103 亿元。2022 年为 141 亿元。2023 年是 173 亿元。这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29.4%,且增速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高。2024 年,京东工业的营收上升到了 204 亿元。
2024 年,京东工业的毛利为 33 亿元。
京东工业的主要收入源自商品销售与服务提供。2022 年,商品销售收入是 129 亿元。2023 年,商品销售收入为 161 亿元。2024 年,商品销售收入达 192 亿元。而服务收入较为稳定,一直维持在 12 亿元左右。
2022 年,京东工业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13.84 亿元,经营利润率为-9.8%。2023 年,京东工业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 480 万元,经营利润率为 0%。2024 年,京东工业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 7.62 亿元,经营利润率为 3.7%。同时,2022 年年度利润为-12.69 亿元,经营利润率为-9%。2023 年年度利润为 480 万元,经营利润率为 0%。2024 年年度利润为 7.62 亿元,经营利润率为 3.7%。
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是 7.59 亿元、8.94 亿元、10.67 亿元。调整后的净利率分别稳定在 5.4%、5.2%、5.2%。
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时候,京东工业拥有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是 83.72 亿元。
MRO市场的“隐形冠军”还能坚挺多久?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京东工业在工业供应链赛道上进行了深耕。它把自身的定位确定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提供商。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以下这些方面有所体现:
2023 年京东工业的交易额为 261 亿元。依据灼识咨询数据,京东工业在国内 MRO 采购服务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它的业务规模是第二名的两倍之多,在该市场独占鳌头。
在我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里,京东工业是规模处于领先地位的服务提供商,它占据了 4.1%的市场份额。
京东工业的商品供应覆盖全国范围,构建起了广泛的工业品供应网络,其中包含着大约 9000 家的制造商、分销商以及代理商。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公司经营着 65 个不同的产品类别,能够提供约 4166 万个 SKU。在同一时期,京东工业所服务的重点企业客户数量超过了 9900 个。
2024 年上半年,在其服务的重点企业客户里。中国《财富》500 强企业所占比例约为 50%。在华的全球《财富》500 强企业所占比例超过 40%。
京东工业的客户结构较为分散。在客户这一方面,其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仅仅为 11.5%。由于依靠了长尾客户,所以降低了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也分散了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然而,为了能够维持平台的网络效应,公司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京东工业在平台发展的前期,着重去做的一件事是构建网络效应。具体来说,就是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到平台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带动更多的用户加入到平台之中。
平台商户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可以实现商业变现。京东工业为了满足客户分散化的需求,一直在持续拓展产品类别,并且逐步形成了规模优势。
2024 年上半年,比例为 10.5%。
报告期内,总采购量中来自京东集团的采购量占比不足 10.0%。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京东工业在国内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里,其客户覆盖范围是最为广泛的。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之前的 12 个月内,所服务的重点企业客户数量超过了 9900 个。
京东工业为应对庞大的客户群体,采取了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一方面,它持续扩充产品类别,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适当降低毛利率,来提升用户的黏性。同时,还不断提升存货周转率,以维持盈利水平。
京东工业不会在自营仓库中大量储备货物。它借助分销商和代理商现有的库存,同时利用制造商的生产能力,以实现智能化的调配供应。此外,公司在交易平台引入并对第三方商家进行管理,以此丰富工业品的供给,特别是那些长尾 SKU 商品,从而进一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最强后台“京东系”又将带来什么?
京东工业发轫于京东体系,此后持续开展对外融资活动。
融资后京东工业品的估值超过了 20 亿美元。
2021 年 7 月已至,京东工业品实现了进一步升级。它成为了京东集团旗下的一个独立业务单元,并且正式改名为“京东工业”。
2023 年,京东工业得到了中东财团的喜爱。在这轮 B 轮融资中,阿布扎比主权基金 Mubadala 与阿布扎比投资基金 42XFund 一同担任领投方。资管集团 M&G、私募巨头 EQT 旗下的亚洲平台 BPEAEQT(原霸菱亚洲投资)以及红杉中国参与了跟投。
阿布扎比的主权基金 Mubadala,其资金来源于阿联酋七大酋长国之一阿布扎比的石油盈余。在 2022 年末的时候,Mubadala 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 2840 亿美元。
阿布扎比投资基金 42XFund 归属于 G42,G42 是一家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公司,是由阿联酋王室成员谢赫・塔农・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创立的。2022 年,G42 设立了规模为 100 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 42XFund,该基金重点投资新兴市场的科技公司。
在完成B轮融资后,京东工业估值约67亿美元,一路向上。
整体而言,京东工业的 IPO 进程折射出了中国工业供应链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揭示出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存在着深层挑战。京东工业作为 MRO 赛道的“隐形冠军”,展现出了规模效应以及数字化赋能的潜力。
京东工业在巩固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仍需要突破盈利天花板。只有这样,它才能在阿里以及传统分销商等的围剿之中,真正地定义工业供应链的新标准。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作者是港股研究社,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