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安卓手机快充标准混乱:酷态科一拖二协议转换线解决小米私有快充难题

图片

安卓手机快充标准混乱

作者/IT时报记者 林斐

编辑/ 王昕 孙妍

最近,小米系的生态企业酷态科,它是数码充电领域的知名厂商,推出了一款一拖二协议转换线,这款线在数码爱好者的圈子里引发了波澜。

这款售价 99 元的线材有一个很大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把用户手中老旧充电头的普通 PD 快充协议转换成新一代的通用 PD 快充协议和通用 PPS 快充协议。并且,它还支持小米私有快充协议。这一特性让闲置的非小米系充电头有了“再就业”的机会,能够激活之前连接小米系产品时无法实现的单 Type-C 极速快充功能和双 Type-C 极速快充功能。

图片

一根 99 元价格较高的充电线所释放出的那点小小的善意,为何能让数码粉丝们这般激动呢?事实是,在国产手机快充领域,多年以来一直处在各自为政、相互隔绝的生态壁垒状况之中。尽管行业以及用户都期盼着能够实现快充的标准融合与统一,然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努力之后,现实却依然十分残酷。

国产手机快充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回溯。OPPO是较早介入这一领域的厂商。在 2014 年,OPPO 推出了搭载 VOOC 闪充技术的 Find 7 手机。该手机的理论充电功率达到 20.25W。这开启了国产手机的快充时代。那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让 VOOC 闪充技术广为人知。

此后,华为、小米、vivo、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都纷纷开始行动。华为在 2016 年推出了以电荷泵技术为基础的 SuperCharge 快充;小米在 2017 年通过“魔改”QC 协议形成了 TurboCharge 快充技术;2019 年,vivo 研发出了双路直充的 FlashCharge 技术。

不同厂商的快充技术方案在多个方面有显著差别,比如在电压上、电流上以及芯片设计上。它们相互之间是不兼容的。这种各自独立行动的状况,使得在 2020 年的时候,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 11 种私有快充协议。并且这也让当时消费者购买第三方充电器时,其兼容率还不到 34%。对于拥有多个品牌数码设备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出门想让所有设备都达到“满级”快充,那就得带上多个品牌的充电器,并且还需携带厂商原装的充电线。“快充不兼容”这种状况对手机用户体验影响很大,也导致了资源浪费。

图片

图源:unsplash

“快充兼容”一度沦为数码玩家和极客的专利。又如,大漠叔叔从网红转变为带货博主,在直播间展示了他自己动手制作(DIY)的一款充电头,这款充电头号称支持全协议,但由于授权等复杂因素,它只能供大漠叔叔个人使用,不能进行商品化售卖。

2021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华为、OPPO、vivo、小米等公司也参与其中。众多终端、芯片企业及产业界合作伙伴一同制定了 UFCS(融合快充协议)白皮书,这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

这份白皮书当时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蓝图:能够通过统一电压和电流参数,让不同品牌的设备与充电器可以自由组合,把“充电头孤岛”现象彻底消除。协会也提供认证服务,其产品的数量和品类涵盖了终端手机、平板、音箱、插座等诸多领域,像安克、倍思、公牛等这些第三方充电器品牌都在大力推动相关产品支持 UFCS 协议。然而四年已经过去,UFCS 认证设备的数量一直停留在三位数这个范围,“融合快速充电”的梦想仿佛就停滞在了起跑的那个阶段。

深入研究 UFCS 的技术文档后会发现,这份标准看似完美,实则充满妥协。它在关键编码协议方面采取了“最小公分母”策略,既能支持高压低电流的 OPPO,又能兼容低压大电流的小米系。这种折中的方案看似具有包容性,实际上却暴露出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华为所坚持的是低压大电流的 SCP 方案,而 vivo 对电荷泵直充技术十分喜爱。当核心技术成为各个厂商竞争的重要保障时,所谓的“统一”仅仅停留在了表面这一状态。近期,在终端快充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里,小米的名字已不复存在。

从小米最新的快充专利能够看出,单颗电源管理芯片的自研算法包含着数十项核心技术。OPPO 的超级闪充生态已经构建起了包含 3000 多项专利的技术矩阵。这些专利一方面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成果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在标准融合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如果某一款充电产品要兼容所有协议,那么成本将会大幅度提升。统一标准之后,厂商就不能再凭借私有快充技术来吸引消费者了,这样一来就会失去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厂商很难全身心地去支持联盟。

当自有协议和配件生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厂商会察觉到“封闭”这种状态相比于“开放”而言,更能展现出吸引力。例如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米科技的年报表明,仅仅是充电器这类产品,其每年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了 1 亿元。市场数据来自多个来源,表明 2023 年中国快充配件市场(包含手机原装充电器)的总规模是 132.8 亿元。在第三方快充配件市场中,私有协议设备的实际占比为 68.3%(其中包含非授权兼容产品)。

如今看来,在手机快充领域激烈的博弈当中,UFCS似乎难以成为最终的赢家。安卓手机快充标准存在碎片化的问题,这种情况仍将继续保持。消费者在不同品牌手机的快充兼容方面,很大概率上还得持续承受诸多的不便。

未来,若没有强大的外部力量介入,像行业监管部门强制统一标准之类的情况,或者没有出现全新的、能让所有厂商都受益的充电技术变革,那么快充标准的混乱局面就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酷态科 unsplash 豆包AI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一根99元充电线掀波澜 “融合快充”之梦缘何倒在起跑线上?__一根99元充电线掀波澜 “融合快充”之梦缘何倒在起跑线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2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