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游戏开发行业进行彻底的改变。对于那些普通到专业级的开发者而言,建议他们可以考虑转行。这是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在去年夏季所做出的论断。
事实上,这两年游戏圈的一大热点是用 AI 技术来重塑游戏开发。
01
那么,普通的游戏开发者真的要趁早转行吗?
最近微软亲自参与为 AI 游戏消除神秘色彩,让这些开发者心里有了底。4 月 5 日,微软发布了借助 AIGC 技术制作的《雷神之锤 2》DEMO,试图向外界展现自家世界以及人类行动模型“Muse”的强大。
遗憾的是,微软这次未能实现秀肌肉的目的,反而展现了丢人现眼的行为。海外科技媒体 lifehacker 在体验过 AI 版《雷神之锤 2》的 DEMO 后发布了一篇报告,该媒体认为 AI 版《雷神之锤 2》不像游戏,更像是“不断崩塌的梦境”。
lifehacker 方面指出,640x360 分辨率会带来模糊画面,超低 FPS 会引发操作延迟。在 AI 版《雷神之锤 2》的 DEMO 中,存在敌人会凭空闪现的情况,还有无攻击逻辑的问题,角色生命值归零也不会死亡,转身可能导致房间变电梯,加载界面会卡死,敌人在平移时会消失等一系列 BUG。
然而微软在宣传 Muse 模型时,将其定位为能帮游戏开发者制作游戏原型的产品。它能够生成游戏视觉效果,也能够生成控制器动作。微软方面在发表于《Nature》的论文中表示,Muse 最大的亮点在于对 3D 游戏世界有深度理解,并且称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视频生成工具,而是能够精准模拟游戏中的物理规则和玩家行为。
简单来说,Muse 不是用于优化游戏开发过程的工具。当下许多游戏厂商流行用 AI 绘画工具 Midjourney 生成图形资产,用 AI 驱动额度 3D 模型工具 Cube 完成角色和场景构建,还用 GPT 完成剧情编写等,而 Muse 与这些优化游戏开发管线的 AI 工具截然不同。
Muse 能够直接生成游戏画面,所以微软方面宣称,传统游戏开发需数月甚至数年去进行角色设计、动画制作和游戏测试,而如今 Muse 能将这一周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分钟。按照他们的说法,玩家按下手柄按键时,Muse 可预测游戏世界的动态变化,并生成与之匹配的连贯画面。
想要越过建模、光栅化等传统渲染管线,直接一次性给出画面,然而 Muse 最终还是过于急切而难以做到。实际上 Muse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清晰,在当前 AI 模型“幻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形下,直接利用其生成游戏画面是不可掌控的,这也就使得所生成的 DEMO 仅仅是机械地将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且很难被称作是真正的游戏。
02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 Anuttacon 公司不久前低调测试了《Whispers from the Star》这款游戏。事实上,立足于当下的 AI 技术来打造纯粹 AI 游戏,这款《Whispers from the Star》更具有现实意义。《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故事较为简单。它讲述了一名宇航员意外迫降在外星。而玩家将成为她唯一能够联系上的人。玩家需要通过实时语音来引导她离开外星。
《Whispers from the Star》与《雷神之锤 2》这一 FPS 游戏不同,它实际上更像是《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这类视觉小说(visual novel)。《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设计较为取巧。它的游戏结构和数年前爆火的文字冒险手游《Lifeline》相似。不过,它增加了一个功能,即玩家可以通过实时互动来调动女主角的动作和情绪。
《Whispers from the Star》虽被一些网友调侃为“聊天模拟器”,然而它是一个正经且能运行的游戏。反观微软 AI 版《雷神之锤 2》DEMO,它看起来与传统游戏类似,但却完全可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Xbox 方面最好还是将在多款游戏中使用 Muse 模型的计划搁置起来。
AI 游戏或许是未来,然而当下 AI 模型的水平尚无法支撑 AI 直接生成游戏,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正确的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