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 60 天的时间里,中国 AI 原生应用下载排行榜的位次先后有三次发生了变化,每次都更换了主人。
截至 4 月 15 日中午,目前的最新情况是,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的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里,豆包再次超越了 DeepSeek,处于第二名的位置,而紧跟在其后的 DeepSeek 被挤到了第三名,腾讯元宝则下滑到了第七名。
2 月 13 日,元宝作为首家在 C 端主力产品中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的。元宝曾一度借着 DeepSeek 的东风而崛起。3 月 3 日,元宝力压 DeepSeek 和豆包,首次登上榜首。
但好景未持续太久。一方面靠着 DeepSeek 的加持,另一方面靠着投流开道,然而元宝再次被豆包赶超的这一现实,完全能够说明一个道理:在 AI 应用之战中,DeepSeek 只能在一时之急时发挥作用,却无法成为能够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各家 AI 应用陆续补上了深度思考的短板后,好奇流量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惰性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傅盛曾给出一个观点,即“产品体验只有 20%、30%的话,没人会有行动。只有产品力比其他产品强 10 倍以上,才能够击穿市场。”
元宝在产品设计方面落后一截,在功能丰富度上也落后一截,除了产品力有所弱化之外,这成为了被豆包再次迎头赶上的原因之一。
国内头部大厂的产品经理刘凯(化名)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分析称,DeepSeek 以及接入 DeepSeek 的元宝目前主要处于商品化模型的阶段。而当下的 GPT 和豆包们,更像是一个较为完善的产品,凭借更丰富的功能体系,在用户端具备了更长久的竞争力。
最近元宝和豆包进行了产品更新,这无疑是对上述论断的有力证明。在元宝的最新 V2.15.0 版本中,字母榜留意到,同为 iPhone 用户,然而有些人在下载完元宝 APP 后却无法找到智能体的踪迹。
元宝智能助手的回应表明,目前元宝的部分功能处于调整迭代阶段,AI 应用或许暂时无法显示,建议您持续留意后续的产品升级与更新。
元宝在进行一些基础标配功能的调整之时,追求规模效应的豆包从抖音获得了助力。3 月份被曝出抖音在测试接入豆包 AI 能力,据字母榜了解,当下抖音进一步扩大了其消息列表中出现豆包联系人的内测范围,被测试的用户,点击进入豆包联系人界面后,会被引导直接下载或打开豆包 APP。
通过上述动作,字节希望能借助超级 APP 的流量,给旗下的 AI 应用产品引流,以此来提升用户打开豆包的频率和黏性。相比元宝,虽然之前微信接入了腾讯元宝,但是在微信内部找到元宝的流程,比从抖音消息列表中打开元宝要更复杂一些。
在大模型技术尚未成熟之时,当下的 AI 应用排名存在诸多变数。DeepSeek 的出现,使得整个行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直面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考验。未知的挑战形式多样,而这些挑战也在持续为豆包和元宝创造继续较量的新空间。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为了能把用户尽可能多地吸引到自家的 APP 上,元宝围绕模型上新展开了一系列新动作,豆包也围绕产品更新展开了一系列新动作。
2 月 17 日,腾讯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混元 T1”在接入 DeepSeek 仅 4 天后灰度上线元宝。3 月 1 日,混元自研快思考模型 Turbo S 也灰度上线元宝。
坚持不接入 DeepSeek 的字节,同时在自研深度思考功能方面加快了动作。3 月 18 日,豆包 APP 全面上线了深度思考功能。十天之后的同月 28 号,豆包对深度思考功能进行了一番更新,其主要亮点是将联网搜索能力直接融入到思考过程中,能够实现“边想边搜”。直白点理解的话,就像是豆包把联网搜索的功能和深度思考的功能融合在了一起。
国内大模型创业者李振认为,这能被看作两家公司在模型差异化方面选择了两条不同路径。元宝把模型重心置于缩短推理模型的答案生成时间上,而豆包更注重答案的生成精准度,以此来形成各自模型的区隔度。
此前,有部分业内人士持有一种观点。他们认为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不同,而不是越来越相似。元宝和豆包最近进行了模型上新,这成为了这一观点的最新例子。
元宝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方面原本就处于落后态势,它的表现比豆包还要热情。一份官方统计的数据表明,在接入 DeepSeek 的 35 天里(从 2 月 13 日至 3 月 18 日),元宝进行了 30 次版本更新。
拍照问答和识图,以及语音输入,这些功能都被支持检索历史对话,还支持折起或展开思考过程,同时也支持停止生成回答以及可重新编辑等。这些是豆包已有的系列功能,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元宝密集上新。
在某种程度上,DeepSeek 成为了腾讯元宝产品上新的推动力量。2 月中旬之后,元宝的版本更新情况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每月更新压缩为每周更新,并且还进一步加快速度,达到了现在的每日更新模式。
豆包在产品更新方面的速度趋缓,它选择了另一种吸引用户的策略,那就是持续加强与超级 APP 抖音的相互联动。
最新的动作是扩大抖音消息列表中植入豆包作为联系人的内测范围,并且引导更多抖音用户去下载或使用豆包 APP。
在此之前,豆包已能在生成答案时向用户提供抖音短视频特色内容。3 月中旬,豆包内测了一项新功能,即当用户在原有的对话内容下面继续上滑屏幕时,会出现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推荐的内容流,这就如同在豆包内再造了一个微缩版的“抖音”。
抖音内容生态给予的加持,正在成为当下豆包提升用户粘性以及对抗腾讯元宝与 DeepSeek 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QuestMobile 最新发布的《2025 第一季度 AI 应用市场竞争分析》报告表明,两家产品各自的上述动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元宝的月活用户从去年 12 月的 211 万快速飙升到今年 3 月份的约 4000 万;而豆包从去年 12 月的 7523 万持续增加到 3 月份的 1.1 亿。
但 DeepSeek 这匹黑马在它们之上。到 3 月份时,DeepSeek 的月活用户达到了 1.9 亿,在国内 AI 应用市场中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名。
元宝曾经一度在下载量排行榜上领先,后来又被豆包重新赶超。元宝在下载量排行榜上的这种变化,让外界开始思考一个现实问题:虽然接入 DeepSeek 能够带来一时的用户增长,但是或许很难仅仅依靠 DeepSeek 持续实现增长。
归根结底,完备性应用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这才是培养用户当下对产品忠实度的更强竞争力因素。
刘凯不把 DeepSeek 当作对 OpenAI 的威胁,靠接入 DeepSeek 打出产品差异化特点的元宝,当下难以拥有和豆包在用户规模上较量的资本。因为它更像是一个商品化的模型,而豆包更接近一个完善的产品,所以豆包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
OpenAI 推出的 GPT 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OpenAI 不仅提供了更强大的基础模型,而且 GPT 背后还有一系列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使其构建起了当下最丰富的产品体验。
在这方面,元宝从 2 月中旬之后才开始发力。它已经明显落后了,慢了好几拍。
产品更新落后一步的另一个影响体现在跨设备的多端平台开发方面。元宝在 2 月 28 日才正式发布了电脑版客户端。刘凯认为,多设备的转化对提升用户留存率有帮助,因为这样用户在周末和工作日都能找到使用 AI 助手的便捷途径,厂商也能借此更深入地融入用户生活。
此外,模型选择会带来用户体验的差异,在某些时候,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用户在选择上有所不同。
相比于元宝植入的混元自研大模型以及 DeepSeek,豆包没有提供多模型的选择,并且在豆包 APP 中也没有勾选可以进行联网搜索的额外选项。这些更具人性化的设计,都让豆包在用户体验方面更有优势一些,特别是在面向下沉市场用户和老年人群的时候。
另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各家 AI 应用都相继加入了深度思考功能并展示了思维链,这使得用户对接入 DeepSeek 类产品的好奇心开始减退,而那些因好奇而来进行试用的用户,留存率通常较低。
好奇心弱化之后,用户惰性就会重新占上风。傅盛曾说,如果产品体验只有 20%、30%,那么就难以培养用户的忠实度。
现实的残酷在于,不单是元宝和豆包,众多大模型公司都在努力追求产品力比现在强 10 倍以上的应用的出现,并且凭借此来击穿市场,就如同 DeepSeek 已经达成的那样。
在未来新模型不断涌现的情况下,AI 应用之间的比拼正在演变成一场新的马拉松竞赛。李振说道:“不能因为一次发布就过度沮丧,也不能寄希望于仅靠一次发布就能奠定大局。”
年初 DeepSeek 亮相之后,很快就有了更强大的 GPT 4.5、Grok 3 以及 Anthropic 的 Claude 3.7 。
元宝认为,即将发布的 DeepSeek R2 新模型,肯定会是它再次获取好奇流量的重要时刻。
3 月份各家推出自研推理模型之时,外媒爆料称 DeepSeek 正在加快推出 R2 模型,此模型原本计划在 5 月初发布,而现在官方期望能提前发布。
当然,豆包有后手。近期,字节的最新深度思考模型 Seed-Thinking-v1.5 对外展示。官方宣称,该模型在数学、代码等多项推理任务上超过了 DeepSeek R1,并且参数规模更小。DeepSeek R1 的总参数是 671B,Seed-Thinking-v1.5 同样采用 MoE 架构,其总参数为 200B,二者进行对比。
除了借助新模型去吸引用户之外,元宝和豆包之间的另一场较量,也许会在 AI Agent 领域展开。
3 月,AI 创业公司蝴蝶效应推出了应用产品 Manus,凭借世界首款通用 AI Agent 的名号,在业内引发了震惊。
黄仁勋在英伟达 GTC 2025 的开幕主题演讲里,预告了当下的 AI 行业。他指出,AI 行业正在从生成式 AI 迈向 Agentic AI 的新时代。
2025 年被视为 AI Agent 元年,然而这一年还没过半。OpenAI 推出了 Deep Research,马斯克的 Grok 3 推出了 DeepSearch 功能,国内智谱 AI 上线了 AutoGLM,并且号称能够实现边想边干。
这些 AI Agent 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能够自行打开网页并进行浏览,从而完成从数据的检索到分析,再到生成报告的整个过程。
Manus 迅速走红,这印证了市场对通用智能体有着高度的期待,并且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它也揭示了 AI 正在朝着下一阶段进行跃迁。
AI Agent 爆发的起始事件被引发后,外界开始关注谁能够打造出一款切实好用的 AI Agent 。
如果成功了,这或许会成为国内外 AI 厂商所追求的下一个类似“好奇流量”的时刻。当下,就看元宝和豆包,哪一个能够率先占据这一产品的高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赵晋杰,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