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说,最困难的时刻一定是第一个正式版本商用的时候。
随着鸿蒙NEXT 5.0(简称:原生鸿蒙)的发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在纯血统鸿蒙正式商业化之前,消费者寄予的希望给它罩上了玫瑰色的光环。现在光环已经消失,真实的、硬性的细节开始浮现。
有些地方比我们想象的好,但有些地方比想象的难。
如果3-4个月内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纯血统鸿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做什么?
然而,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了。
- 介绍
01
V1时刻已经过去
经过无数次讨论,华为终于在11月26日发布了首款搭载原生鸿蒙的新旗舰手机,因为这是其此前对用户的承诺。
至此,用户可以在部分新的Mate70机型以及升级后的Mate60机型上开始体验原生鸿蒙。
之所以反复权衡,无非就是要面对这个问题——原生鸿蒙的生态成熟度能否满足消费者预期的下限。显然,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议。
不过,从现在开始,讨论原生鸿蒙是否应该在11月底发布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于原生鸿蒙来说,以“V1速度”在旗舰手机(甚至是所有机型)上发布还是第一次。
V1速度是一个航空术语。这意味着当飞机开始加速起飞时,如果还没有达到“V1速度点”,那么飞机仍有时间完成一系列中止的起飞程序并安全停在剩余跑道上。
但是,如果在达到或超过此速度后尝试中止起飞,则将没有足够的剩余跑道让飞机完全停止,飞机可能会冲出跑道,甚至坠毁并杀死所有人。因此,过了V1点,就只能起飞了。
如果我们把华为对鸿蒙的大力投入、供应链合作、研发力度、生态建设、产能准备等视为达到这个速度点之前的加速,那么无论有多少困难,V1时刻之后的原生鸿蒙都会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起飞。
即使还有问题,也必须在飞行中解决。
坦白说,我个人对于原生鸿蒙的体验也很复杂。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下载前50名最常用应用时,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与鸿蒙版本不对应的情况。根据主要应用市场的统计报告,绝大多数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少于50个。
也就是说,该用的、常用的,经过原生鸿蒙的努力,已经差不多准备好了。
但相对而言,缺点也很明显。
在欧美市场,功能更集中的APP更受欢迎,即一个APP主要提供一项细分功能;而在中国,“超级APP”盛行,每个APP都有上千种功能。这些功能的适配涉及数亿行代码。因此,我们会发现有些应用程序中你想要使用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在线。这无可厚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验。
另外,由于鸿蒙采用了新的内核、语言和编译器,开发者在熟悉这个新系统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踏入一些陷阱。因此,某些APP的使用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反馈来改进。
至于一些对某些行业客户重要但一般处于长尾的应用,切换到鸿蒙平台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如果你熟悉Android或IOS生态系统,你就会知道,一些在其中一种平台上运行得很好的软件,要么由于其支持有限,要么仅仅是由于开发者的市场选择,只会出现。安卓版本或仅IOS版本。换句话说,我们很难保证现有的所有应用程序都会开发鸿蒙版本。这种现象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发生过。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成熟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进行大版本升级时,难免会出现很多系统级的bug。但它主要针对的是系统bug,其上的各种成熟的应用软件出现bug的可能性较小。
此次是鸿蒙的重大版本更新,超过15000个应用和元服务首次以鸿蒙版上线。
即使一款APP只有一个bug或缺点,加起来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也是大家整体身体感觉不太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华为难道就没有预见到、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吗?
绝对不是。
但无论有多少陷阱,我们都只能勇敢地走过去,因为“V1”时刻已经过去,因为时间无法倒流,因为用户和市场不会无限期地等待。
我之前说过——兼容安卓的鸿蒙就只能当安卓用,不兼容的鸿蒙就当鸿蒙。
因此,即使11月26日推出的新鸿蒙版本还不够成熟,即使应用生态存在诸多问题,华为也必须将其推向跑道和市场。
因为鸿蒙必须通过这一关,成为“真正的鸿蒙”。
02
通过三个级别
鸿蒙发布时是初冬,但只要熬过这三四个月,鸿蒙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无论是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还是生态建设意义上的春天。
因此,未来三四个月对于鸿蒙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一百多天里,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特别是前两个问题。
第一步是优先考虑生产力问题。
也就是说,需要在这段时间完成企业微信的上线以及企业微信、钉钉等重生产力工具的完美适配。
其中,不仅是这些超级APP软件本身的功能,尤其是与协作相关的功能,要尽可能的完美适配,更重要的是其海量的企业级数以百万计的小程序以及建立在其之上的小程序。用户。微服务、SDK组件等也必须尽可能地进行适配。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支持鸿蒙用户无任何折扣地使用几大企业级协同办公平台及其主要生态链和衍生应用的主要功能,那么原生鸿蒙的可用性将达到及格线,消费者将能够使用它。采用原生鸿蒙手机作为主力手机。
第二个层次,与上面类似,但稍微不那么紧迫,是解决头部APP原生鸿蒙用户在电子商务、本地生活、网约车、银行服务、娱乐休闲等领域的问题,除了他们的工作需要之外。主要功能基本完成。
这些问题涉及用户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用户获得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第三关比较长尾,但是不存在替代APP补全的问题。按理来说,这也是非常紧迫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任务。
经过十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建设,我国大部分政企用户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应用程序,而且品类众多。例如,一位与华为关系密切的朋友告诉我,全国现有的公共事务系统应用程序有5000多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还有一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机构,比如公立医院。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我们正走在提供移动化、智能化服务的路上。它们也是长尾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而且这样的分支还有很多。
某种程度上,真正适配的困难并不是一二线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龙头大企业——这些企业要么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要么有长期的IT服务。伙伴。
相反,对于我们经常打交道和使用的一些公共服务App,其主体并不具备完成鸿蒙适配的永久技术实力。
对此,华为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比如,有些APP可以通过元服务、小程序来解决;其他部分必须以独立APP的形式存在,华为可以补贴第三方ISV。为一些重要的公共服务应用提供服务或配合其适配工作。
以上只是我举的几个例子。事实上,华为为了让原生鸿蒙早日可用、易用而做出的努力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但不管有多少问题,只要解决了以上三点,原生鸿蒙就能跑起来。
因此,未来3-4个月将是华为走出冬天、迎来春天的关键时期。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能做什么呢?
03
每个人都很重要
必须强调的一个前提是,鸿蒙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的成就必须建立在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这些成绩如果不是通过真正的市场挑战取得的,肯定是不稳定、不稳定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支持的方式只有两种:增加使用频率、积极反馈问题。
作为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生态霸主安卓、IOS竞争的下一代操作系统,鸿蒙拥有一些非常强大的优势,比如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我们也常说鸿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向智能化转型。时代进步的最佳载体。
但从宏观上看,也可以说从微观上看,企业级应用的适配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一、慢、二、三通”的过程。
对于企业,尤其是运营大型App的企业来说,还不包括长期的运营费用,适配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万甚至更高。
因此,相应地,企业必须确认自己获得的红利大于投资,才会加速并推动适应。随着华为努力在两大阵营之外开创一片新天地,更能证明鸿蒙的商业化潜力。 ,当前最有价值的数据之一是用户活动或接受度。
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鸿蒙生态的一次投资。这是很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做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