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 A,他是西安的酒店老板。他总是和我商量,问能不能开个帖子,讨论一下 Booking.com、Agoda 这些海外在线旅游平台。
A 总的酒店位于西安碑林区。去年 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生效。在此之后,入境游变得越来越火爆。他切实地感觉到西安的老外增多了。时常能够看到手持地图、行色匆匆的外国游客。于是,他产生了上线 Booking.com 的想法。
半年之后,他与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决定,看起来主要是被“全球第一大 OTA”的名望给震慑住了。
国内 OTA 有很多是代运营的,而 A 总不同,他是自学成才的。A 总发现上线 Booking 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决外宾资质以及线上房源登记等一系列操作,他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他陆续接待了几组客人,算了一下佣金,大概是 15%。
A 总首次接触外资 OTA 平台。他认为这个佣金比例不低,因为 15%就能上携程特牌、美团 S+了。不过,他考虑到 Booking 平台的客源都是海归或者老外,这算是一个生意增量,所以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 Booking 紧接着的一系列操作让他直喊坑。这些操作中,动不动就有 30%的促销折扣活动,且活动眼花缭乱。通常情况下,最终价格低到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了。
A 总表示很无奈,对于他这样的新手而言,Booking 有很多隐藏折扣是默认设置的。只有从每个收到的订单中,才能发现各种自己原本不知道的“惊喜折扣”。他拿着五折到手的房费,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他在与同业交流时发现,在 Booking 方面,对于酒店业者的保护较为薄弱。比如,若客人真的损坏了东西,不一定能获得补偿。这一点或许与国外平台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机制有关。
A 总在被 Booking 的 5 折“折扣”弄得很郁闷之后,又去尝试了 Booking 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平台 Agoda。原本不知道这个平台,一使用就开始破口大骂。
A 是一个总称。Agoda 商家端页面速度非常慢。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BUG。佣金高也就罢了,付款还不及时。不会自动转款到业主账户,每次显示结算的金额都需要手工提款。财务对账还经常出错,多次出现扣错款和重复扣款等问题。
A 经过痛苦的反思后,总想与 Agoda 平台解除合约,然而却又经历了大量的无效沟通。他反复思考后,决定只能将所有的房源都关闭,不再与他们进行合作。
一番对比之后,A 总以及身边一些有意愿做老外生意的酒店同业,大多选择回归国内在线旅游平台的海外版。像 Trip.com 和 HopeGoo 等平台,它们都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客群,并且相对操作页面较为友好,更适合中国的酒店业主。
02
听着 A 总讲述那令人痛心疾首的“出海故事”,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接着,我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在纽约打 Uber 的经历,那短短的路程还不到两公里,可平台却要收取 23 美元。按理说,这价格已经不算便宜了,然而司机却在不停地吐槽自己赚不到钱,还暗示我可以多给些小费。
我偷偷瞄了一眼他的手机。他这一单最终到手的金额只有 8 美元。我感觉这已经不是平台抽取司机的佣金了,而是司机在领取平台的打赏。
旅界供图
后来我看了社交媒体上的推文,感觉Uber抽佣高并不是个例。
事实上,从我有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旅行的经历来看,这些平台的抽佣成本和国内相比可以说有点吓人。
东南亚外卖平台 Grab Food 向商家收取的外卖抽成在 25%到 30%之间。国内的美团和饿了么,其大致的抽佣比例为 18%至 23%。并且,它们还需要给骑手缴纳社保。
比如,滴滴公布的 2020 年平台抽成报告显示,滴滴的平均抽成是 20.9%。而欧美打车平台,无论是 Uber 还是 Lyft,抽成都远高于这一标准。
实际上,在线旅游也是这样的。近期,国内外的 OTA 企业陆续发布了财报。我留意到一些数据在媒体上被广泛传播。
近三年,Airbnb 的整体佣金率平均在 13%以上。
国内 OTA 平台方面,同程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是 131.06 亿元,其 GMV 为 2010 亿元,整体的佣金率为 6.5%,这个佣金率还不足国际三巨头佣金率的一半。
携程在 2024 年的营收达到了 533 亿。其 GMV 为 1.2 万亿。整体的佣金率是 4.4%。这个佣金率仅仅是国际巨头的三分之一。
我查阅相关来源,得知数据是来自各家的财报。然而,由于这只是整体大盘的数据,所以它并不足以用来解释各个细分行业。例如,具体到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中的“现金奶牛”酒店业这一细分行业,国内在线旅游行业的佣金率确实是更低一些的,只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国际OTA平台佣金率计算
不过,这或许与很多在国内做生意的酒店业主的认知相悖。实际上,至少在佣金方面,国外的情况并不比中国好。
是什么原因使得国外的在线旅游平台,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抽佣平台的抽佣比例要比国内的高呢?
私以为,人力成本是国内外平台型企业无法回避的痛。
大家都知道,国外的人力成本通常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在一线客服方面,亦或是在操作方面,国外的人工成本都要比国内的高。正因如此,平台就需要用更高的佣金率来对成本进行覆盖。
而国内相对来说,在人力这一块就能省下了不少银子。
其次,国外已经培育出像 Booking 这样的全球巨头。这些巨头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化程度很高,消费者对它们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都很高,所以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也就能够提高佣金率。然而,在国内面临着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即使是携程也不敢声称自己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
大概在七八年前,我成为了 Booking.com 的最高等级会员 Genie 3。然而,与飞猪 F6、携程黑钻、同程黑鲸的会员福利相比,它几乎没有什么福利可言。而且,Genie 3 的价格常常比国内的在线旅游平台还要高,简直可以说没有任何用处。
旅界供图
国内外在线旅游平台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不同的竞争态度。欧美如今的情况是已经在全球建立了认知,能够躺平任性;而中国的情况是还在奋起直追,夜不能寐,两者的状态极为相似。
中外互联网平台面临的监管成本存在差异。例如,Booking.com 在去年遭到了西班牙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处罚,罚款金额为 4.1324 亿欧元。
这钱由谁来出呢?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肯定是消费者。然而,中国消费者并不傻,他们简单地进行比价之后,就能知道谁更划算。而 B 端酒店业主和旅游经营者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幻想,这导致去年他们一窝蜂地涌入,之后又骂骂咧咧地撤出。
03
平台佣金高这个问题,我觉得随着国外人工费用的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发生,以后平台佣金会更高。并且中外在线旅游平台的佣金差距也会逐渐拉大。
为什么这么说?
这些年国外的 OTA 在人力方面已经完全处于懈怠状态了。客服打电话时常常没人接听,技术人员在周末也不上班,遇到投诉时自动语音回复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意味着在人力这块已经精简到了极致,不能再进一步精简了。
从去年到今年,即便如此,Booking 和 Expedia 等外资 OTA 仍在大幅裁员。由此可见,人力成本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即便引入了 AI ,那冰冷的机器也不能够解决所有人性方面的事物。因为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是不想对着机器人大声吼叫的。
AI是工具,但不是偷工减料的法宝。
随着 DeepSeek 等 AI 工具的应用变得流行,中国 OTA 的商业模式进行升维的进程也还远远没有结束。特别是在客服领域,这是最消耗人力的,在未来这里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公开资料表明,在携程平台上,有 80%的咨询问题能够由 AI 予以解决,其售后服务的自动化率超过 70%,并且 95%的需求能够在 20 秒内迅速得到响应。
这很符合中国效率,但携程所有的问题都抛给AI了吗?并没有。
在这种机制下,客服体系的技术与人工开始快速形成新的分工。技术负责处理基于大模型信息的“标准化”服务问题,将其提炼出用户提问的某种“共性”,并设置成智能客服自动化回复的应对流程。之后,人工介入那些需要投诉、反复沟通才能解决的事项。
可以看出,Booking 近期只是把 AI 引入到了前期旅行规划这一环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使得国内头部 OTA 的客服能够把人工投入到更具价值的环节中,从而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得人心者得天下。
后疫情时代,第一批想做入境游的酒店人被海外 OTA 伤害得很严重。这既是中外在线旅游平台的一道新分水岭,也是国内在线旅游平台走向全球舞台的最佳时机。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旅界”,作者是 theodore 熙少,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