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中国曾广泛分布犀牛?揭秘商代狩猎犀牛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的来源有中信出版集团、WWF 以及 Save the Rhino International。

中国的犀牛

我国有犀牛吗?

也许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的新闻里,各种动物的新闻都有所见到,然而,却几乎没有留下关于犀牛的印象。

图片

我国实际上不但曾经有犀牛,而且曾经是犀牛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至今为止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国曾存在过 30 多种犀牛。然而到了现在,我国连一种犀牛都没有了。

商代距今已 3000 多年。当时的甲骨文刻辞中频繁出现关于贵族狩猎犀牛的记录。曾有记录显示,商王在一次狩猎中抓到了 71 头犀牛。古代的狩猎工具是古早的弓箭,能捕猎到这么多犀牛,足以从侧面证明当时犀牛数量之多。

图片

《山海经中山经》是著名古籍,其中曾有记载:“岷山其兽多犀象”。此古籍创作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 2000 多年。在那时,犀牛和大象都极为常见。而如今,要看到这些物种真的是需要超级好运了。

图片

但是自此之后,考古学家经过统计认为,犀牛在中国的分布北界,开始以大约每 400 年的时间跨度向南推移 200km 的速度逐渐消退,它们的分布面积快速下降。到了近现代,在我国仅存有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这三种犀牛。

为何大量消退?

为什么曾经在我国有大量分布的犀牛到现在完全消失了呢?有很多物种是被现代人导致灭绝的,然而犀牛在我国的灭绝与现代人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大。

图片

古代人对犀牛的需求颇高。他们如同现代人一般,很喜爱犀牛的角和皮。现代人将这些东西当作工艺品的材料或药品,这些东西属于奢侈品。而对于古代人而言,犀牛角既是药品又是工艺品材料,然而犀牛皮却是重要且常见的军事资源。

古代朝代的变更大多由战争推动。各国或诸侯之间的战争十分频繁,就如同喝水一般。打仗需要物资,当时随处可见的犀牛皮被古代人视为制作甲胄的原材料,这种甲胄成本低且结实耐用。《越语》中记载:“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图片

犀牛本身以及犀牛角是各地向君主进贡的贵重品,同时也是各种所谓“灵丹妙药”的原材料。除了战争对犀牛的需求外,很多人为获取君主欢心并换取利益,就会大肆捕捉各种犀牛。

图片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改造大自然,让大自然能够容纳人类建造聚集地,而这也就导致了犀牛的生境大量减少。

出土文物表明犀牛的处境艰难。唐朝之后,犀牛在我国变得极为少见。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尊西汉时期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此尊像极为精细,具备各种犀牛的特征。

图片

唐代高祖李渊献陵前立有两尊大型石雕犀牛,这些石雕细节丰富。然而在此之后的文物中,突然就不再有写实风格的犀牛了,很多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一方面与风格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创作者是否亲眼见过犀牛有很大关系。

图片

统计各朝代的文献记载后可知,在近 400 年间,自元代开始,中国本土上贡的犀角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差异。

图片

1916 年时,苏门答腊犀在我国已经灭绝。4 年之后,即 1920 年,印度犀在我国也走向了灭绝。1922 年,爪哇犀被认定为灭绝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专家王应祥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国最后的犀牛并非那些记载的日期。其中,滇南最后 3 头犀牛,1948 年至 1949 年期间在腾冲被猎杀,1950 年在勐海被猎杀,1959 年在江城被猎杀。

图片

也就是说从1959年开始,我国就完全没有犀牛了。

全球的犀牛都不好过

犀牛曾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20 世纪初,存有 50 万头犀牛。然而到 1970 年,犀牛数量降至 7 万头。如今,野生犀牛仅剩下 2.7 万头。因为数十年来持续遭受偷猎以及栖息地丧失,所以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之外的犀牛数量极少,几乎可忽略不计。

图片

目前全球的犀牛种类较少,仅有 5 种(不算亚种)。其中有苏门答腊犀,还有爪哇犀,有印度犀,有白犀牛,也有黑犀牛。

黑犀牛、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均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现今,仅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端的一个国家公园内发现了少量爪哇犀。2011 年,爪哇犀的大陆亚种在越南被宣告灭绝。

图片

印度犀的保护情况较好。20 世纪初其数量约为 200 头,到今天约有 4000 头。其地位从濒危改善为易危。不过,该物种依然面临盗猎以及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威胁。

在非洲,南部白犀牛曾被认为已灭绝,如今在保护区中得以繁衍生息,并且被列为近危物种。然而,西部黑犀牛和北部白犀牛最近在野外灭绝了。肯尼亚的 Ol Pejeta 保护区内仅存的两头北部白犀牛,一直处于 24 小时的看守之下。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黑犀牛的数量从最低点(不到 2500 头)翻了一番,但总体数量仍然只是 20 世纪初估计的 100000 头的一小部分。

图片

成功的保护离不开定期且准确地收集野生动物数量和趋势数据。这样做是为了能够管理种群、确定灭绝风险以及制定保护策略。简单而言,若要保护某些物种,就必须先知道它们还有多少。了解种群趋势以及所面临的威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保护组织才能够知晓在何处优先开展保护工作,以及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护行动时能够获得最大收益。

然而,获取犀牛数量的可靠数据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很多犀牛分布地的地区不配合。各种珍贵物种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并且偷猎让犀牛种群信息变得更为复杂。

图片

另外,保护组织不会轻易公布犀牛的种群规模数据,也不会轻易公布犀牛的位置数据。因为一旦公布这些数据,就可能会让犯罪集团确定偷猎的目标区域。

保护犀牛真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49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