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舞台(Alien Stage)》来自韩国,它是一个神奇的 IP。
它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以音乐为核心的 OC 动画,也就是原创角色动画,将原创角色、原创歌曲和原创剧情集于一体。然而,从 2022 年在 YouTube 上更新首集开始到现在,单集最高播放量超过 2300 万,这证明了它并非平凡。
官方在 B 站进行内容同步,在微博进行发帖互动,还开展了周边、线下餐厅等授权合作。《异形舞台》在国内动画领域、同人圈领域、谷圈领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该系列动画合集在 B 站的累计播放量接近 9000 万,其数据和今年高热度的新番《Ave Mujica》相当。
目前系列的主线已经推进到了尾声。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不断有新人发帖来询问入坑攻略。一些已经身处坑底的老粉在控诉,说“剧情莫名,人设崩塌”,还喊着“药丸”“快跑”,持续发出预警。与此同时,该 IP 的 Only 展仍然在各地都有分布。大型同人展会为此设立了 IP 专区。快闪谷子依然会很快就售罄。
《异形舞台》的内容传播速度很快且很广,这种情况带来了爆发式的商业衍生开发。人们不禁对此感到好奇:一部 MV 合集是怎样在近两年成为全球爆款二次元 IP 的呢?
用MV造人设
韩国知名插画师 VIVINOS 和动画导演 QMENG 是《异形舞台》的核心主创,动画由 STUDIO LICO 制作。系列视频的时长大多在 5 分钟以内,通过音乐、歌词以及画面来共同表达角色的情感,并且讲述他们的过往经历。
你可以把《异形舞台》当作一组自身带有剧情的优质 MV。然而,当把它们连起来看时,故事不像番剧那样细致且连贯,而是比较依赖观众的解读以及脑补。
故事主线剧情是一档选秀节目,就像《Produce 101》那样。不过这档节目是放在“人类被外星人豢养”的科幻背景之中的。投票的观众变成了外星人。参赛选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偶像梦想、最终成团。而是被迫参与类似《鱿鱼游戏》式的大逃杀。胜败会直接决定参赛选手的生死。
背景设定处于如此极端的状况,这进一步强化了对角色的刻画,也烘托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如果你愿意,自然能够深入探究世界观中的权利关系和现实隐喻。但正如主创所言,企划的核心主题依然是“爱”,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企划的重要话题来源。
看看 Bangumi 上大家给作品所做的标注,便能知晓这个企划具有过多的要素且成分较为复杂。
首集散发着浓烈的百合香气,其与残酷的世界观以及细腻的演出风格相互搭配,呈现出颇有悲剧美感的景象,让观众深深着迷,难以自拔。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她爱她”这种氛围之中时,后续的更新又额外展开了“他爱她、他爱他”这样复杂的四角关系。不管这四人间的情感走向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GL、BL、BG 这样的搭配已经全都具备了,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送宠物人类去“阿纳特花园”进修的学院设定,完善了几位角色的行为动机,构成了各自的回忆杀,留下了更多遐想的余地。除了关系纠葛很深的四人组之外,系列动画中剩下的 2 位核心角色,是他们的学长学姐。其中一人是选秀连胜冠军,另一人是人类叛军头领,两人的过往也有着爱恨的纠缠。
人类能够辨明的诸多情感,如喜欢、憧憬、依恋、嫉妒、占有欲等,对于“宠物人类”来说很是复杂。这份值得推敲的不确定性,既被融合进了美丽的画风中,也被融合进了和“刀子满天飞”的剧情高度契合的歌曲里,从而被观众细细品味。
《异形舞台》从大的方面来看有反乌托邦世界观,从小的方面来看有多角恋纠葛,它自诞生起就不缺乏在互联网上的话题度。正片因为受到时长的限制,所包含的信息量一直是有限的,然而那些有很多留白的剧情 MV 却给了观众们大量可以发挥的空间。
前往同人爱好者聚集的网站 AO3 搜索作品关系配对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主要角色仅有 6 人。因为每个角色的个性设定都很鲜明,在社交媒体上众多关于情感、CP 的讨论中,还夹杂着很多“单推人”对某位角色的怜爱之情。显然,在“卖角色”这方面,《异形舞台》是很擅长的。
一款契合互联网的流行单品
在《异形舞台》企划刚开始进行采访的时候,导演 QMENG 谈到:“J-POP 当中实际上存在很多这样的(音乐)企划。然而,我觉得在 K-POP 里还未曾有过相应的尝试。”
回想过往那些我们熟悉的日本二次元音乐企划,似乎它与《异形舞台》存在着差异,并非完全一样。
很多 V 家的 P 主都乐意用原创歌曲来讲述自己的原创设定和故事。在这些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是《阳炎 Project》。系列化的起点是 Jin(自然の敌 P)投稿的组曲,而剧情的核心则是他撰写的轻小说《阳炎眩乱》。群像戏以及有趣的设定,再配合多种形式的二次创作,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后续改编的动画《目隐都市的演绎者》,核心粉丝评价它“改编得一般”,新观众则称“看不明白”,然而它也拓展了该企划的影响力。
日本成熟的跨媒体叙事和运营模式带来了益处。有目标明确的商业企划,如《Paradox Live》;也有注重参与感玩法的项目,像观众投票影响剧情走向的《MILGRAM》。这些项目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会在音乐之上辅以其他配套内容,以扩充人物和剧情。
然而《异形舞台》有企划,其人设和故事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渠道。这种情况十分契合当下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并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
导演及其所属的制作方 STUDIO LICO 是韩国最大漫画平台之一 Naver Webtoon 的子公司。该制作方从事动画及网络漫画、动画的制作。在韩漫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作品宣传极为内卷。具备广告效果的 PV、MV 类内容,本来就是公司的优势所在。主创 VIVINOS 擅长刻画冲突和反差,因此在视听效果方面,《异形舞台》表现得很优异;在拿捏情绪方面,《异形舞台》也表现得很出色。
如今全世界的网民就算听不懂歌词,也非常适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化的内容。当看到《异形舞台》这样画面美丽、自带情节且能调动情绪的 MV 时,许多人甘愿为此停留。
《异形舞台》的网络运营成效显著,其内容渠道分布在多个平台,充分调动了粉丝参与的积极性。YouTube以内容更新为主要特色,同时将独家音乐上架至各大音源平台,部分歌曲还开放了免费翻唱版权。在 X 平台上,每周都会上传日常涂鸦和插画。此外,主创的 Instagram 和 Tik Tok 账号也面向全球所有观众。具备消费意愿的是忠实粉丝,他们可以前往 Patreon 进行付费,从而解锁限定内容。
《异形舞台》增强粉丝黏度的线下活动,常见方式之一是参加动漫展会,另一种方式是开放授权合作。
今年《异形舞台》的剧情向正片更新了一集。国内 Animate 品牌的相关 IP 制品,线上或线下贩售已经出了几波;国内咚漫品牌的相关 IP 制品,线上或线下贩售也已经出了几波;国内森雨漫品牌的相关 IP 制品,线上或线下贩售同样已经出了几波;国内三月兽品牌的相关 IP 制品,线上或线下贩售也已经出了几波。IP 在全球衍生品领域的合作都在积极推进,国内粉丝喜爱的韩国快闪周边,二手平台价格已经较原代购价翻了几倍;国内粉丝喜爱的日咖杯垫,二手平台价格已经较原代购价翻了几倍;国内粉丝喜爱的美国漫展小卡,二手平台价格已经较原代购价翻了几倍。
曾经首专附带的小卡套组成为“海景谷”,后在国内通贩
以上的官方动向,需要忠实粉丝们主动去关注。因为正片更新的时间间隔比较长,所以许多粉丝都乐意从多种官方渠道去了解 IP 信息,并且参与到 IP 建设中,也就是进行同人创作和衍生消费。
同人创作指引:仅拒绝以大型盈利为目的的二次创作
当下,通过互联网社交和传播,促使用户积极参与二次创作,这在二次元 IP 从内容到运营方面早已成为基础。而《异形舞台》基于韩漫内容体系和韩国娱乐体系,在让用户积极参与二创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
《异形舞台》在依赖互联网的碎片化内容与运营策略的情况下,路人入坑的契机有很多。大家或许是在社交平台首页刷到了某支 MV 而入坑;也可能是被某位神仙太太的二次创作吸引而入坑;还可能是因为吃谷人被周边柄图或概念主题所折服而入坑。
当然,吸引粉丝深度参与的企划存在隐患。《异形舞台》的观众获取信息量是不对等的,有的观众只看动画,有的关注创作者并获取“DLC”,有的能看到额外付费内容。这导致每个人对故事和角色的了解、理解程度都不一样。而且企划的走向不乏创作者的喜好展示,争议也就必然会出现。
在国内,观众对于最新的两集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应,并且出现了一波新的话题。评论区里,单推人和 CP 粉各自形成了 N 个派别。然而,就像文章开篇所讲的那样,《异形舞台》的争议和它的火爆并不冲突。
日本有二三次元,且线上线下融合贯通,有多媒体企划。相比之下,韩国的《异形舞台》在内容和运营侧重点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为原创 IP 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官方宣布 X 上的每周更新会停更到 4 月底,目的是为动画正片收尾做准备。仔细算一下,《异形舞台》诞生到现在还不到 3 年。从爆款 IP 的角度来看,它的运营周期并不长。内容后续,主创和制作运营团队是否会用衍生内容、商品开发来延续热度呢?还是会复制企划模式打造新的爆款呢?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ACGx,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