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打得十分激烈,仿佛火星四溅。而新加坡这个原本不太引人关注的“小透明”,却突然被推上了热搜。
2025 年 3 月在新加坡海事周论坛上,73 岁的李显龙说出“二战以来最严峻变局”这句话,这让全球贸易圈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位卸任的新加坡前总理,以最为温和的语气道出了最为狠的预言。他表示,如果中美关税战继续这样打下去,那么全球贸易占 GDP 的比重有可能会跌破 55%的红线,这将会直接让像新加坡这样“靠天吃饭”的港口国家面临困境,甚至可能让其陷入经济上的困境,就如同喝西北风一般。
“夹心饼干”的生存焦虑
李显龙不是在吓唬人。我们看看新加坡的情况就明白,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很小,就像巴掌大一样,然而它的贸易依存度却高达 327%,每天有超过 1000 艘货轮聚集在樟宜港并排队进行通关。
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该贸易伙伴占其外贸的 21%。美国又是其安全的靠山,美军的樟宜基地常年停着航母。
李显龙曾说:“我们的处境就如同同时将两个火药桶抱在怀中进行舞蹈,只要稍微不小心,就会遭遇粉身碎骨的危险。”
这焦虑有数据作为支撑。2024 年,全球贸易壁垒指数同比大幅上升了 47%。并且,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的清单从半导体领域扩展到了 98%的品类。
新加坡海关总署表示,去年在处理中转货物时,有 30%的货物因中美关税规则的冲突而被滞留在港口,仅滞港费就耗费了 2.6 亿新元。
越南代工的电子产品最为凄惨,它明明贴着“Made in Vietnam”的标识,然而美国海关却坚称其是“中国零件换马甲”。这使得新加坡货代在朋友圈里破口大骂,说:“你们自己制造的芯片不也掺杂着中国的稀土吗?”
“1930年代噩梦”重演?
李显龙搬出历史课本来敲响警钟。他说:“在 1930 年代,美国推行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这导致世界贸易直接减少了一半。最终引发了二战。现在,这样的套路又再次出现了!”
今年 3 月美国对华加征 125%关税,之后中国将稀土出口管制收紧了 30%。此举导致日本的高端机床厂在夜间急忙请求新加坡协助“走私”稀土。要知道,全球 80%的稀土精炼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进行过计算:倘若中美之间的关税战一直持续到 2026 年,那么马六甲海峡的货运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18%。这就意味着每天将会少赚取 4.3 亿新元。
李显龙在论坛上为何会急得拍桌子呢?因为经济学家总是说要冷静应对,然而政治现实却是,你打了我一拳,那我就必须还你一脚。
“海底捞式”求生指南
新加坡虽然面积小,但其求生欲却很强。李显龙先发出警告,接着就派人前往北京商谈“数字自贸区升级”事宜。原本 3 天通关的“极速通道”被压缩至 90 分钟,还研发出了一个 AI 关税计算器,能够同时算出中美欧等 12 国税费的最优解。
樟宜港的做法更为绝妙。它利用美国海关系统崩溃的时机,将滞留的中国光伏板进行改装,贴上“东盟制造”的标签,然后转手卖给欧洲,以此赚取差价。这一行为让美国贸易代表十分生气,他跳着脚说道:“你们这是在钻规则的漏洞!”
老百姓没有闲着。乌节路的奢侈品店早就将中国游客视为财神。在乌节路的奢侈品店,使用支付宝扫码可以直接换算出“免税到手价”,并且这个价格比官网便宜四成。
有代购在直播间呼喊:“家人们,新加坡版的 iPhone 18 pro 有关税补贴价呢,这个价格比美国官网的价格还要便宜 2000 呀!”
小国的生存智慧
站在滨海湾金沙酒店的顶楼进行俯瞰。可以看到满载着集装箱的巨大轮船正朝着波斯湾驶去。这场关税战让新加坡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树底下确实容易乘凉,然而一旦有雷劈下来,也必须要先扛着。
李显龙在卸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至今在政界广为流传:“我们应当成为聪明的骑墙者,风向往哪里吹,墙就往哪里倒。然而,我们的根基必须深深扎在自己的土地之中。”
如今的新加坡,一方面攥着中国的自贸升级协议,另一方面握着美军基地的续约合同,同时还不忘给欧盟送上一份《数字关税互认白皮书》。
这波操作,瑞士媒体都发出了感叹,他们说:“这是小国生存的教科书,李显龙给全世界做出了榜样!” 对于此,你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宝藏兴趣创作大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fenxiang/27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