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得让原材料具备较低的开裂倾向。
一、可锻性
模具钢要降低析出网状碳化物的风险。
二、退火工艺性
材料的球化退火温度范围较宽,退火之后硬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同时球化率较高。
三、切削加工性
模具钢在切削加工时,刀具损耗应较小,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四、氧化与脱碳敏感性
材料在高温加热时,应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它的脱碳速度要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并且不容易产生麻点。
五、淬硬性
淬火后,模具钢应具有均匀且高的表面硬度。
六、淬透性
淬火之后可以获得比较深的淬硬层,并且只需要使用相对宽松的淬火介质就能够达到淬硬的效果。
七、淬火变形与开裂倾向
常规淬火时,材料的体积变化不大。其外形只是轻微地翘曲和畸变。变形的倾向比较低。并且,它对淬火温度以及工件的形状都不敏感。开裂的风险也比较低。
八、可磨削性
也不易产生磨削裂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jgaz.cn/mjg/274990.html